我们从远古走来,在大河上下、山北江南的境域里,历经几千年的优化,不断传承、更替,不改初心成长于广阔天地的富硒土壤、采取最质朴的有机种植、最生态的收割储藏……我们被输送到低温石磨的环境里,不添加一丝的旁物,原汁原味,我们是小麦面粉、稻米、其它谷物……我们是人们餐桌上多姿多态的美食原料……
我们是中国粮食定义的“九谷”:麦、稻、玉米、高粱、粟、黍、豆、荞、薯,这是我国种植相对广泛且具代表性的粮食作物。
我们的“九”在中国文化传统里特别受重视,是阳数中最大的数字,“九”永远呈上升趋势,故“九”是阳数中最至尊至上、为盛为天之数。《楚辞·九辨》序中说:“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在中国带“九”的词语都非常广博,有神奇的“九”字文化。比如,“九州”、“九鼎”、“九章”、“九歌”,有“九宫格、九九歌、九重天、九华山、九头鸟、九尾狐、九龙杯、九章算术”等等。除此,“九”谐音“久”,是长久之意,是人们向往的境界。
早先五谷“稻、稷、麦、黍、菽”滋养着“以食为天”的先民们,五谷在他们付出的勤劳睿智里不断演绎生长、播散……随着农耕文化的良好发展、商贸的兴起,更多的食粮融入我们的家族,今已“九”数之多……
我们的“谷”历史悠久,营养多元,细分的种类繁多。
1、麦 是世界总产量第二的粮食。分大麦、小麦、燕麦、黑麦、荞麦。小麦又分30类,细分有3万多个品种。据考古发掘,新疆孔雀河流域、甘肃民乐、云南剑川和安徽亳县等地,均发现3000到4000年炭化小麦。麦粉可制作面包、蛋糕、饼干、面条、馒头等面食点心,发酵后可制啤酒、伏特加等饮品,可与多种谷物一起做成饭食。我们主要说说小麦的营养价值:a.小麦富含淀粉,还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少量的脂肪、多种B族维生素及矿物质等,对人体健康很有益处,可以治疗末梢神经炎。 b.小麦还含有胆碱、卵磷脂、精氨酸等,可增强记忆, 提高儿童智力。 c.小麦可以降低血液中雌激素含量,因此,食用小麦有助于防治乳腺癌。d.小麦味甘,性凉,归心、脾、肾经,具有养心安神、健脾益肾、除热止渴之功效,主治肝躁、烦热、消渴、泻痢、痈肿等。
2、稻米 是世界总产量第三的粮食。我国栽培稻为四大类型:1、籼亚种和粳亚种 2、晚稻和早稻 3、水稻和陆稻 4、粘稻和糯稻。稻的栽培起源于中国,其历史可追溯到约公元前12000——16000年前的中国湖南,在1993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在道县玉蟾岩发现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距今约14000年—18000年。水稻在中国广为栽种后,逐渐向西传播到印度,中世纪引入欧洲南部。稻米的营养价值高,其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糖类、钙、磷、铁、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维生素B1、维生素B2。
3、玉米 世界总产量第一的粮食。别名:玉蜀黍、棒子、包谷、包米、包粟、玉茭、苞米、珍珠米、苞芦、大芦粟。原产于南美洲,7000年前印第安人已开始种植玉米。16世纪中期,玉米传到了我国,开始在中国种植,后传入印度。最早明朝嘉靖三十四年成书的《巩县志》,称其为“玉麦”,嘉靖三十九年《平凉府志》称作“番麦”和“西天麦”。“玉米”之名最早见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玉米一直都被誉为长寿食品, 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脂肪、 维生素、 微量元素、 纤维素等, 具有开发高营养、 高生物学功能食品的巨大潜力。
4、高粱 别称蜀黍、桃黍、木稷等,按型状及用途可分为食用高粱、糖用高粱、帚用高粱等类,食用高粱谷粒供食用、酿酒,糖用高粱的秆可制糖浆或生食,帚用高粱的穗可制笤帚或炊帚。按外观色泽分有红高粱、白高粱,红的酿酒、白底食用或制醋提取淀粉。文字记载最早的是西晋张华的《博物志》来自于蜀地“蜀黍”,宋代由于商贸繁荣,玉米开始传播开来广泛种植。《本草纲目》记载:“蜀黍北地种之,以备粮缺,余及牛马,盖栽培已有四千九百年”。高粱对身体有着很多的好处。高粱蛋白中赖氨酸,属于半完全蛋白质,高粱的尼克酸含量虽然不如玉米多,却能很好地被人体吸收,以高粱为主食的地区很少发生癞皮病。
5、粟 即谷子、小米,中国古称"稷",社稷的“稷”,可见其重要性。分:粟、黍、御谷和其他一些粒小的杂粮。有白、红、黄、黑、橙、紫各种颜色的小米,也有粘性小米。原产于中国北方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的主要粮食作物,夏代和商代属于“粟文化”。粟生长耐旱,品种繁多,有“白、红、黄、黑、橙、紫”五彩色和粘性小米,中国最早的酒也是小米酿造的。《春秋说》云∶西乃金所立,米为阳之精,故西字合米为粟。许慎云∶“粟之为言续也。续于谷也”。古者以粟为黍、稷、粱、秫之总称,而今之粟,在古代称为粱。中国种粟历史悠久。出土粟粒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如西安半坡村、河北磁山、河南裴李岗等距今已有近七千年历史。
粟米含蛋白质、维生素B2、烟酸、钙、铁等,营养价值极高,适宜老人孩子等身体虚弱的人滋补。同时常吃小米还能降血压、防治消化不良、补血健脑、安眠等功效。还能减轻皱纹、色斑、色素沉积,有美容的作用。主治养肾气,脾胃中热,益气。陈粟米,味道苦,性寒。主治胃热消渴,利小便,止痢,抑制丹石毒。加水服用,能治热腹痛和鼻出血。制成粉末,用水过滤成汁,能解多种毒,能治霍乱以及转筋入腹,又以镇静安神。能解小麦毒,发热、反胃和热痢。用它煮成粥食用,对丹田有好处,可以补虚损,开肠胃。
6、黍 也称“稷、糜子”,一种古老的粘性黄米,可酿酒、做糕。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对河北武安市磁山新石器遗址出土的粮食灰化样品进行科学鉴定后认为,是世界粟的发祥地,也是黍的起源地,中国黄河流域黍的栽培历史有可能追溯至约一万年前。《诗.魏风.硕鼠》——“无食我黍”,宋 王安石《后元丰行》——“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黍米味甘性平,益气补中,入手足阳明、太阴经,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脂肪、糖等。
7、豆 古代称“菽”,分大豆、蚕豆、豌豆、绿豆、菜豆、小豆、鹰嘴豆等。大豆分为:黄豆、黑豆、青豆,菜豆又可分为:扁豆、芸豆、刀豆、四季豆、豇豆,小豆的颜色有红、黄、淡绿、灰、白、茶等,常见的是红小豆(赤小豆),花生也是豆科,也叫花生豆。《诗经》中有“中原有菽,庶民采之”,秦汉后以“豆”字代替“菽”字。中国大有种植有4700年的历史,19世纪后传向世界。豆里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多种维生素、矿物质、丰富的卵磷脂、可溶性纤维、丰富的异黄酮,可降血糖、降血脂、补钙、美容。
8、荞 分甜荞、苦荞。公元前5世纪《神农书》中有关于荞麦是当时栽培的八谷之一的记载。祖国医学认为,荞麦性味甘平,有健脾益气、开胃宽肠、消食化滞的功效荞麦最主要的功效是提供能量,主要成分是淀粉(葡萄糖)、蛋白质(赖氨酸)、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磷、钾、铁锌镁等)以及丰富的膳食纤维,荞麦中的某些黄酮成分具有抗菌、消炎、止咳、平喘、祛痰的作用,因此,荞麦还有“消炎粮食”的美称,多吃荞麦可帮助控制血糖和血脂、体重。
9、薯 分番薯(红薯、甘薯)、木薯、马铃薯、薯蓣(山药)、脚板薯。薯类除山药外大多由境外传入中国。红薯含有丰富的糖质、维生素、矿物质(钾、钙、镁)、食物纤维等。红薯中的胡萝卜素、维生素B1 等多种维生素,为维持人体健康所必需。山药被用作药物至今已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认为山药“补中,益气力,长肌肉”,是说山药具有补虚、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生肌等功效。历代中医药著作均肯定了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功效,如《本草纲目》中就认为山药“益肾气,健脾胃”。
仙
纵观遥远的历史长河,我们从南北朝的《食珍录》、隋朝《食经》、北宋《清异录》、南宋《山家清供》、《本斋食谱》、元代《饮膳要》等等的记载和众多考古的历史文献中发现,各种谷物食材制作的方法、品味途径都是浓墨重彩的,从粗茶淡饭、到各种探寻来的珍馐美味、鲜奇食饮,都是希望助益自己健康长寿,以期羽化升仙长生不老。而这中间最重要的主要角色就是我们,从远古从世界各地辗转聚集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是几千年来给人们提供维持生命的九种谷物,我们跨越不同的境地,以不同的形状、不同的营养滋育着万物生灵。我们身份各异,都有着非凡特殊的能力,人们把我们加工成不同口感的美味佳肴,从而获取需要的能量,使现在的人们健康长生、延年永寿,成为心里自由自在的“仙”
人
我们是相互依存的生命,是世间万物最高等的生灵。
在中国五千多年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里,我们把中国人追求的健康养生、食疗食补、天然健康为主的理念,通过合理搭配,达到增强人们体质、预防和治疗疾病、延年益寿的功效,我们随着历史的更迭、经济的发展,现在的人们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水平,对饮食营养、安全健康上的要求增强,无污染、无添加的健康养生的食物来源,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我们九谷就像“人”这个字一样,虽然给与人们提供的营养成分各有长处、品格各异,但我们凭借几千年的饮食文化组成的平衡,取长补短,完善自我,我们就是“九谷仙人”,我们是富硒0添加高筋面粉,我们是有机大米,我们是玉菽,我们是营养全面的黍粟,我们是纯正的薯类粉条……
这就是我们“九谷仙人”的由来,我们集纳优秀的历史精髓,在当下品质传承,延续能量,展现饮食健康的理念,我们维护我们坚守饮食健康,回归本源,由心出发!
九谷育世人 天然好面粉
长期练习太极拳好处多多,主要总结几点就是锻炼了身体、陶冶了情操、平静了心情、结识了朋友。如果你空闲时间比较多,学习太极拳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太极拳属于内家拳之一,练习没有固定的时间,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舒适程度自由选择练习。有些人习惯早上去公园和大家一起练习太极拳,有些人反而...
游泳都害怕沉到水底,其实想浮起来,方法非常的简单,而且有很多方法可以在水中浮起来,下面将传授给大家在水中浮起来的技巧。1、借助浮力不太会游泳...
泰拳是一种格斗技艺,观看的时候会觉得非常刺激,那些站在台上的人挥汗如雨,台下的人也跟着声嘶力竭的呐喊。一些泰国的电影也有许多关于泰拳的,看得...
据传太极拳创始人为元末明初的张三丰,其人武功达化境后于武当山创立武当派,后又闭关苦心钻研数十载,终创出新派神功太极拳,并仰仗此功与少林寺并列...
网名 回复[1楼]取消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提交评论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