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顶上观山越海 - 广东游记攻略

生活23网2020-09-20评论

再上白云顶
  2019年首次露营选择白云顶,有两个原因。一是两年前的露营首秀就在白云顶,两周年之际重上白云顶有纪念意义。二是当天开幕的“观山越海”国际越野挑战赛赛道刚好经过白云顶,白云顶露营可为选手壮胆助威,顺便为选手提拱些帮助。
同行者五人:我,智林,卫政,林峰,寿年。运气不错,路上淅淅沥沥下着的小雨到山下良田村,停了。良田村号称电白海拔最高的村委会,智林朋友邱洪亮是这里人,在村委会当干部。
洪亮做活动志愿者去了,他爸妈接待了我们。在洪亮家门口停好车子,整理好装备,出发。看时间,早上10点40分。
  依然是洪亮妈妈做向导。这山里的女人见人就笑,非常淳朴。出村口,见我们说村里养的鸡好,第二天,她竟悄悄杀了只鸡熬了鸡粥等我们下山吃。五十多岁的人了,身子骨还硬朗得很,拿把弯刀走在前面开路,山路崎岖她却如履平地,不时停下脚步等我们。她说,平日里,她上山砍竹子,一百多斤扛肩上,也是这么走的。
两年前上白云顶,也是她做向导,直把我们带上山脊才下去。这次,她说原先的路走不通了,要为我们带一条新路,又一直把我们带上山脊才下去。看时间,已是中午12点10分。足足带了一个半小时。
  老驴友了,加上这新路好走,登顶了才13点40分。耗时3个小时,比第一次节省了差不多一半时间。登顶的那段陡坡路,也不像第一次那么吃力了。
雨后雾气还未散尽。今天的白云顶上,没有蓝天白云。倒是山下南面的天空,开了个方形的大天窗。蓝天白云,在天窗外飘荡。
他(她)们从帐篷边跑过
  上来的时间正好。刚扎好帐篷,六十公里越野赛的选手就陆陆续续的过来了。帐篷扎在赛道边,他(她)们都从帐篷边跑过。
许多选手以为帐篷是组织方的补给点,有问我们要云南白药的,有问我们要食物的,更多的是问我们要水。
我们是负重登山,背的食物不多,饮用水也只够我们这两天用。给还是不给?给,我们这两天的生存将面临挑战;不给,看选手哀求的样子,又于心不忍。我们犹豫了。
五个人凑近来商量,最后决定:一、告知这不是官方补给点;二、看选手情况,太需要的给一点;三、卫政主动请缨到半山溪流再背些水上来,尽管这一上一下可能得花三个小时。
  见峰哥在帐篷边举着相机像模像样的拍照,更多的选手以为这是官方的拍摄点。临近帐篷,都打起精神,都想留下个好照片。有的女选手还在十几米处停下,整理好衣服再过来。临近,还特意嘱咐:给我拍多几张。有的走出几米远了,还扭头喊着:记得上传网站。峰哥响亮的应着:哎,好的。问峰哥,你真上传?峰哥说,他去年曾当过这活动志愿者,晓得上传哪个网站。
每一个选手走过帐篷,我们都喊着:加油!大部分选手都会礼貌的回上一句:谢谢。有的会问我们:这一路下去,都是下坡路了吧?我们安慰他(她)们:是的,一路下坡,还有四公里到达山下补给点。
他(她)们真不简单,经过大半天的翻山越岭,到达这里,大多数依然保持着奔跑的状态。真的服了他(她)们。
  不知什么时候,山下赛道前方五百米处的一个小山头,也搭起了一顶帐篷。过去一了解,原来是官方救援点,两个男的,一个女的。峰哥告诉他们,我们扎营的地方更适合做救援点,因为那里选手连续攀爬了好几个陡峰,最容易受伤。可是他们不以为然,一会说他们帐篷受不了山顶的大风,一会又说这是组委会的安排,他们不好更改。
我们不好再说什么,只好离开。路上,峰哥还在嘀咕:组委会这么安排太马虎,说不准会出问题。
  回到营地,已是傍晚。智林张罗着煮晚饭了,我和峰哥几个继续为选手们拍照鼓劲。此时,山里的雾气渐渐浓了起来,选手从前边的山头出现,像是从雾里冒出来一般。穿过营地,又从后边山头下去,消失在雾里。感觉很是神奇。
这后面过来的选手,跟前面的有明显的不一样。他(她)们一般结伴谈笑而来,或夫妻,或情侣,或几个伙伴,神情很是轻松。也许,他(她)们参加并不在于名次,只在于参与。如果说前面的选手是享受体能竞技的快乐,那后面的选手,就是享受这一路风光的快乐了。
“谢谢你们救了我”
  吃过晚饭,夜幕渐渐降临。山头出现的选手都戴上了头灯,看不见人,只看见灯火在雾里晃荡。到跟前了,拍张照,一看,照片里的人根本看不到头脸,只见到身子顶着一圈亮光,样子怪怪的。
夜幕彻底黑下来了,还淅淅沥沥的下起了雨。我们不再拍照,躲进帐篷。有选手经过,隔着帐篷喊加油,隔着帐篷与选手们对话。六十公里的选手过完了,一百公里的选手又到来。只是一百公里的选手明显比六十公里的少多了。过往的密度稀疏了许多。
没有选手过来,便躺在帐篷里听雨。山野寂静,雨声特别的响,特别的亲近人。可是今晚,我没有心情享受这雨声,心里老在想着,这山路本就崎岖,加上这黑夜、山雨,这路上的选手该承受多大的考验!
  夜渐深了,我们没有熄灭营灯。留着灯火,为雨夜里过往的选手留下点温暖,留下点希望。
又一段寂静过后,过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伴着一段急促的对话:
帅哥,我全身湿透,又冷又饿,撑不往了,借你的帐篷休息下。
你怎么啦?
我饿得难受,吃喝不了东西了,一吃喝就吐,连水也喝不了了。
那你快进来!
……
后面的男声是智林的声音。我知道,一个极度疲劳的女选手钻进了智林的帐篷。
营地一下子热闹起来了:卫政和寿年问女选手想吃点什么?峰哥说他那有件羽绒服,递与智林给女选手穿上。我也把包里仅有的一瓶酸奶和一瓶功能饮料拿出来,钻出帐篷,给女选手送过去。
女选手躺在睡袋里,光线昏暗,看不清她的脸,只听她反反复复的说着几句话:我饿的厉害。我吃不了东西,一吃就吐。我冷,我很冷。
喂她水,不行。喂她酸奶,也不行。智林只好生火给她煮面汤。正忙活着,前面救援点的男人来了。可是他们也束手无策,只是一个劲的安慰着女选手。
面汤煮好了,女选手支起身子勉强喝了几口汤。尽管面条一根也吃不进,到底可以喝进点水了,女选手的状态稍稍有了些好转。救援点的男人示意让女选手休息一下,便离开了。
女选手不敢睡,要智林坐进帐篷陪她说话,她说一个人睡里边没有安全感。我和智林便陪着她 闲聊。闲聊中得知,女选手老家湖北,在深圳工作,是运动达人。喜欢登山、徒步、越野,曾到疆藏爬过雪山,挑战过好些著名的徒步线路。被称为死亡路线的鳌太线,她三天就能走完。电白的这个越野赛她去年也参加了,获得第五名。今年是奔更好名次来的,没想到这两天感冒,连续两个晚上睡不着,依然坚持参加比赛,支撑着走了77公里,最后倒在了这里。
她还说我们是她的救命恩人,刚才撑着冒雨在路上走的时候,以为自己要死在这里了,没想到在这高山之上还能遇上我们。以前参加活动都是她照顾别人,她曾救过一个因极度疲劳而导致失温的女孩,还救过跌进冰河的驴友,没想到这次自己被别人救了。
聊了一个多小时,还不见组委会的人过来。峰哥急了,打电话给曾在这镇上当过书记的朋友,托他帮忙告知组委会。过午夜12点,才又见到刚才那两个男人上来,说是奉命把女选手送下山。
女选手在两个男人的搀扶下走出几步远了,忽然又停下,扭头对我们说:谢谢你们救了我。
女选手走了,我们都没了睡意,继续躺帐篷里闲聊。
智林说,这女选手的运气真好,今晚要不是遇见我们,恐怕真有生命危险。
卫政说,这女选手以前救过别人,今晚被我们救了,那是她好人有好报。
峰哥说,组委会把救援点放在下边,而不是这里,是一个严重错误。今晚要不是我们在此露营,组委会就麻烦了。
我说,我当初倡议在此露营,原本就是想为赛事做点什么,没想到真的做了这么一件好事。这是冥冥之中的一种安排吧。
白云顶上观山越海
  下半夜,一百公里选手还在断断续续的经过营地。“哒哒”的脚步声把睡意踩得支离破碎。差不多天亮了,才迷迷糊糊的睡了一会儿。
醒来钻出帐篷,外面雾气茫茫,南边的几道山梁若隐若现,如一幅淡淡水墨画。峰哥拿着相机,在不停的抓拍。帐篷边的草甸赛道,已被选手们踩踏得滑溜溜的。
忽然想起昨夜的女选手和半夜里走过的其他选手,她(他)们怎么样了呢?
  又钻进帐篷,准备再休息一会儿。没等睡下,外边的智林在大喊:快看,云海!赶忙又钻出帐篷,循声往东南看去――果真是云海!刚才被雾气遮掩,现在山风吹散雾气,终于露出了真面目。
我与峰哥疾步向东边山头走去,那里视野更开宽。哇!这云海真壮观。东边一道金线下,牛奶一样的云层铺满整个山谷,只露出三几个山头,如岛屿一般。山风还在吹着,雾气一阵一阵地弥漫,云海也随着雾气的弥漫若隐若现。
天色慢慢变亮,雾气愈发通透,眼前的云海更清晰了。牛奶一样的云层在一道道山梁间轻轻滑动,如一幅不断变化着的山水画卷,立体的展现在面前。
我们都被震撼了,又是尖叫,又是欢呼,还不停地拍着照。我说,新年第一次高山露营便遇见云海,我们真幸运。卫政说,昨天我们为选手们做了些好事,这云海应该是回报吧。
  忽然想到这次国际越野赛的名字“观山越海”来。以前总以为这名字起得牵强,在这山区里越野,怎么跟海沾边了呢。而此刻,当我面对这壮阔的云海,我明了:这观山越海原来越的是云海、山海!这里山梁众多,翻腾起伏,即使没有云海,这群山浩渺,也是山海呀!
领悟了观山越海的内涵,忽然滋生走走赛道的冲动。卫政、寿年也有此意。吃过早饭,三人轻装出发了。逆赛道而走,计划从白云顶沿赛道穿越到对面的石床岭,再回转。
不走不知道,一走,终于领略到这赛道的美。石床岭到白云顶这一道山梁,刚好处于鹅凰嶂山脉的中心。北边有一道高高的双髻岭山梁,东边是主峰鹅凰嶂,南边是几道并排辽阔的山梁,西边也有山梁回旋,包裹着罗坑水库和黄沙水库,如两面镜子。四面都有风景,且四面的风景各不相同。视野辽阔,风景如画,苍山似海,白云似海。这“观山越海”的感觉真的是太形象了。
  我不得不佩服这赛道开发者了。这赛道,于参赛者,是一种享受;于地方,是一个很好的推广;于主办企业,可以获取利益和知名度;于我们这些户外爱好者,则多了一条绝佳的穿越线路。真是皆大欢喜。
时间关系,我们只走了一小段。离开白云顶,我们约定,过一段时间,为这“观山越海”的赛道,再来一次轻装穿越。
(部分照片由驴友阿峰和卫政提供)

( 本文作者 : 香炉号 )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