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夏这个人,真的可恶。
竟然不经我们批准,答应他老婆,回老家远程办公,离开帝都。
没有你的日子里,哪还有那么多精彩的镜头,提心吊胆的惊呼?
还在回来的火车上,他就给我打电话,周末可以爬山了!
于是约了周日行走撞道口-二道关一线。可以改从鹞子峪上。再不行,从西侧支墙上。或者,从二道关往东口楼走。——还好,撞道口顺利登上了长城。(撞道口村桥头,老夏给我们其余6人拍的合影:从左至右,分别是诗慧,帅哥李,平安,风风筝,章卿,和我)
在经过地图所标撞道口城堡位置的时候,只见一截居民的老墙,看不出城堡模样。出于被阻拦的担心,没有向村民打听。
民居前,两株老松,曲枝虬干,几乎要倾倒,被铁柱支撑,名为龙凤松。
从撞道口登山的路,路口有些堵塞,像是好久不通行人,不知是否类似神堂峪、上关城西侧,被设置了荆棘树障。加上章卿说那条路上可能有人拦或者收费,于是我们撇下撞道口,向西沿山路上行。
果园的枣树差不多要熟了,再有二十来天,栗子也要成熟,秋天的气息已经很是浓重。偶尔惊飞一只寒蝉,飞也飞不动,可着嗓子的嘶鸣,苍白无力。寒蝉凄切啊。
早上下了点雨,其实昨天一直在看天气预报,阵雨,雨量预计为0,应当不影响出行。不过,树叶上的雨滴,还是渐渐打湿了衣衫,我走在前面,吸收的水分最多,到后来,裤子与鞋里都吸饱了水。
第一座楼,就是在登山中所见到的那座楼,256号敌台,内部破损算是挺严重的。券孔似乎是经人为破坏,孔券都还在,却被剥了一层皮。剥走的是石券梁吗?
(距离起点0.99km 当前海拔386m)
离开256号敌台向西不远,即是257号马面。这一带的敌台非常密集,最近的两座敌台之间,距离不超过百米,平均每二百余米即有一座。可见黄花城一带,防守极为严密。历史上,蒙古骑兵曾经攻至黄花城长城下,见守兵防御准备充分,自行退走。
有合适的位置,夏导的职责就自动开始履行,在马面上,又开始指挥大家站位、、摆POSE、拍照。(距离起点1.10km 当前海拔406m)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老夏此次离开帝都,或许是三月五月,或许,或许就是长久啊。
一道并不太陡的坡,也能演绎出不一样的情节。
马面附近,也有一座上兵道。
这座马面附近的墙体保存状况非常好,从上方回看,与附近墙体相比甚至显得不协调,似曾经修复。
从此处向西北、北侧望去,烟雾茫茫,混沌一团,只依稀看得见西水峪方向的山岭走势,北侧盆地中当为鹞子峪村,鹞子峪村北的两个山尖,当是两座敌台。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老夏要回的是武汉,那里是真正的楚天阔。(距离起点1.22km 当前海拔444m)
259号敌台从东侧看,只是一堆土石。
(距离起点1.35km 当前海拔467m)这座马面,比墙顶略高,与257号马面及其他地方所见马面不同,他处马面,与墙顶同高。这似乎该是独善其身老师所说的炮台。
(距离起点1.43km 当前海拔462m)这座楼门窗皆为拱券结构,奇怪的是,门窗的券顶皆遭破坏。应当是这一带海拔较低,质量较好的石材,被拆下用作民居的建材了。
(距离起点1.55km 当前海拔465m)(距离起点1.56km 当前海拔469m)
老夏导演的精彩瞬间。
261敌楼西侧,是一处垭口。
想起萧艾老师曾提出一个问题:石湖峪口在哪儿?《四镇三关志》说:石湖峪口,正德八年建,缓。
《西关志》载:石湖峪口,正城一道,水门一空,城铺一间。撞道口以西,没有高度相符的关口,没有明显关口建筑,没有城铺,没有明显的水门,而且各个垭口地势都还挺高,怎么会设有水门呢?
(距离起点1.78km 当前海拔476m)如果是,水门呢?城铺呢?
261敌台与262马面之间,外侧墙体有一段剥落了。
(距离起点1.82km 当前海拔496m)老夏脚下左前方,有门枢石,可见这座炮台是设有门的。
(距离起点1.88km 当前海拔516m)会是石湖峪口吗?
还有一点不符的是:石湖峪:缓,而261敌台附近,则应定义为冲。老夏像指挥乐队像舞动每一个音符一样,指挥着大家的协调动作。
263号敌台,从东侧也是难以识别了。
(距离起点2.06km 当前海拔530m)(距离起点2.06km 当前海拔529m)
从东侧看,残存不堪很不起眼的这座楼子,其实是黄花城长城与二道关长城的三岔结点。
(距离起点2.28km 当前海拔556m)(距离起点2.33km 当前海拔555m)
前方垭口处马面东侧的墙体,真的是很奇怪:一段拼接的墙体,西侧整体用大条石垒砌,东侧为城砖筑成,拼接的茬口鲜明。
黄花城一带的墙体,基本都是砖墙,即使用条石,也只是墙基部分,不会整面墙全用条石。此处出现整面墙的条石,估计应当是以前是关口,关口两侧均用条石。后来关口撤了,用砖把关口封堵,保留了关口西侧的条石,因而形成现状。
《西关志》记载石湖峪口建于正德八年,即公元1513年。而根据黄花城城工碑,在万历七年(1579)前后,黄花城一带长城仍在重修砖墙,此时新修砖墙高大坚固,对于本就是悬崖峭壁的关口外侧,基本没有防守的任务。明代城墙设关,主要是防守的,不是攻击的。此处外侧为险峻悬崖,本就不是蒙古骑兵进攻之处,再加上新修砖墙高大坚固,悬崖之上有三四米高的墙,不是重点设防的口了,所以把这个口撤了。
其实,还有一处疑点:资深长城研究者虫子拍到了276敌台东侧的垭口,有一处闇门:因此,闇门处只是一个隘口,西水峪口所属的隘口,而不是独立的关口。
离开三岔节点,我们往二道关方向行走。这段墙等级很低,以毛石筑砌,少有灰浆粘合。
(距离起点2.45km 当前海拔548m)回望三岔节点的264号敌楼西侧的边墙,垛口的锯齿开关保存相当完好。
敌楼下不远处,两棵松树很有造型。
由于大雾弥漫,西南侧的明灏湖只依稀可见。
265敌台,保存基本完好。南北南侧皆为悬门,南侧离墙体较近,利用垫起的砖石可以进入楼内,而北侧无法上下。
(距离起点2.79km 当前海拔539m)其实,密林中绕行的路,也并不好走。虽然小径还算清晰,但一个夏季,树木就把路径给遮蔽了。如果不是雨后岩石打滑,其实我是有思想准备沿墙下行的,毕竟自己独行时,抓碎一块岩石,滑了几步,手有皮外伤,看下面山径陡峭,放弃了沿墙的下行。
终于下到山谷之中,少了密林的烦扰。仰首看西侧的崖壁,还是有点担心老夏与帅哥李的安全。
后来在山下说起他们走过的这段路,竟然说一点难度都没有。
最大的收获,在于这段路途之中,竟然还有一座石台。作为本地人的诗慧,发回去辨认了一下,说是不能吃,真是遗憾啊。
果园到底,西侧即是鹞子峪口。一个台子,与墙相连,东侧有条石基础,条石外侧,原应有包砖,有被揭皮的痕迹。
《西关志》载:鹞子峪口,正城一道,城楼一间,水门二空,梢墙二道,敌台二座。这就应该是2座敌台之中的一座。墙体从西侧山坡上延伸下来,向口内转折了一个角度,以便与北侧山崖上的墙体相接。
(距离起点4.03km 当前海拔328m)(距离起点4.06km 当前海拔333m)
敌台与墙体间有间隔。
鹞子峪口北侧的山崖上,两堆碎石,应是残留的墙体。北侧没有见到敌台,2座敌台应该分别在刚刚见到的南侧了。
时间已经不早,就在鹞子峪口处简单吃点东西补充能量。
午餐以后,参观一下鹞子峪城堡。
途遇的城外的民居院墙,使用大量的城砖与条石,敦厚而古朴。跑步可以说是最简单的运动之一,而且是最方便的一种运动,跑步的好处很多,不同的人喜欢跑步的原因不一样,但是很多人在跑步后都会觉得口干,因为体内的...
跑步可以说是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运动之一,许多人平时都会利用空闲时间跑步来达到健身减肥的目的,其中不少人更是有着长期坚持跑步的好习惯,只是...
攀岩是一项具有冒险性的运动,攀岩这项运动在世界上非常的流行,攀岩的人利用身体向岩壁上爬,看起来非常地刺激,也有一些趣味性,但是同时这也是一项比...
很多老年人平时都有着饭后散步的习惯,因为许多老年人都认为散步对于身体健康是非常有益的,而且散步也是让人们走出室内走向户外方法,所以很多人都...
冬季的特点是寒冷,但运动健身依然是非常很重要的事情,在冬季同样也可以做一些户外运动来增强体质,当然也可以帮助减肥。不过相较于其他季节,在冬季...
网名 回复[1楼]取消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提交评论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