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归来:你好,姑娘 - 四姑娘山大峰游记攻略

生活23网2020-09-12评论
四姑娘山大峰攀登心路——
你好,姑娘
前言
攀登前夜,
晚8点,
暴雨甚至要将房顶砸塌,电闪雷鸣,仿若众神在轻蔑的看着世间的蝼蚁,
凌晨2点,
我在高原缺氧的环境下陡然醒来,不自主的大口呼吸,仿佛干涸池塘里垂垂挣扎的鱼。
在这个手机都被迫关机以避免雷击的绝望雨夜里,
我希望会有这样一个人,
可以在惶惶不能自已时给予彼此慰藉,
我希望可以对这个人说,
遇到你,
就像在雪域高原上遇到了氧气。
前奏:重头再来
从山下到大本营的过程可以选择是否骑马。这要看每个人的想法,如果觉得只有徒步上下才是一个完整的登山过程,或者觉得所谓登山就是要在这个过程中狠狠的虐自己,或是要挑战自己极限的心态,可以选择步行上山,单程15km,强度并不是太大。
但如果只以登顶为目标,那么这个过程就没必要走,毕竟如果想走的话,未来雀儿山,乞力马扎罗,慕士塔格等有的是要走的。
如果是只以成功登顶为目标,那么骑马可以节省很多体能。
我是一个只看结果的人,直接选择了上马。
夏天的大峰和冬天风格截然不同,一路无雪,但高山花海非常漂亮,是此前冬天来看不到的风格。
登顶前的煎熬
夏季的大峰大本营,没有冬天那么冷,但是赶上了雨季。进屋后不久,雨迅速大到如同冰雹。无法户外行动。
我十分庆幸这次住在了简易房舍中,如果是自扎帐篷,可能会被雨打塌不说,早晨起床可能会发现自己睡在河里。因为第二日早晨起来一看,山上多出了数道小溪。
晚上8点左右,开始电闪雷鸣,高原离天更近,天地之威尤为令人战栗。为了避免雷击,当地向导要求关掉每个人的手机。
外面已然漆黑一片,大家开始硬睡,大本营海拔在4200m左右,在高原氧气稀薄的环境下,基本上是头疼,呼吸急促,睡又睡不着,不睡还难受的状态。
想必这个时候大家的想法都是赶紧到凌晨三点去出发吧。
凌晨两点,难得睡着的我又突然惊醒,氧气不足,大口喘息。感觉像是干涸池塘里的鱼一样绝望挣扎。那一阵甚至在想雪山这么痛苦,将来还要不要坚持。
接下来无法入眠,翻来覆去的终于熬到了三点。
需要你,我是一只鱼
漫漫攀登路
凌晨3点起床,3.30统一吃饭,凌晨4点出发。时间把握很好,没有出现延误。
当地高山向导带队能力极佳,领头向导压住速度缓慢进行,后队向导一对一照顾体力较差的队员。整个队伍完全没有脱节,匀速前行,心率保持稳定。
我按照既定策略,始终保持在心率120上下的速度稳步进行。但高海拔还是展示出了他的威力,即使想快也快不了。只要稍微发力或者加速,心跳就猛烈上升,只能一点点“顾涌”前行。也无法从容的保持只用鼻子呼吸,动不动就不自主的张嘴贪婪的吞咽着空气。
即使是山顶上也并没有雪,但一路上的风景也很醉人。
此前听到山顶无雪的消息时,我扪心自问,如果我是第一次经历雪山,这个时候一定很失落,即便是夏天也有夏天的风景。
这个心态就落了下乘,相比而言,领队的那种“无论是什么天气,都是好天气”,和“不同时节有不同时节的风景”的乐观心态就很令我羡慕。
但这么美的风景,我并没有享受其中,我总是太压抑,将登顶当成唯一的目标,将此前的过程都当成煎熬。
大山愿意接纳我,可我却并没有融入登山的过程之中。
失误
一路无言的过程中,虽然体能没什么消耗,但心情慢慢的开始烦躁。
登上垭口后,我又一次走到了曾经放弃过的位置。
这是不同时空中的两个我的隔空拥抱,
我吹过你吹过的风,我看过你曾流过的泪,
于是我对着上次的我说,没事了,我来了。
种种复杂的心态使我此刻不再顾忌心率和体能,甩开向导开始了发泄般的冲刺。
但是心情极其激荡下,我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我看错了顶峰的位置..…
于是在我冲到原本视线中的最高处时,我发现山坡后面还有另一峰。
(在“假”顶峰仰望真正的顶峰,可以通过山尖的几个小人判断还需要爬升多高)
当我发觉真正的顶峰时,内心瞬时崩溃,加上晚上没睡的疲乏,冲刺导致的劳累,我直接坐倒,顶着寒风在近5000米海拔睡着了...
醒来以后,全队人马已经都到了,而这个时候冲刺的恶果开始显现,又出现了熟悉的高反症状,全身开始止不住的发冷,连内脏都开始颤抖。
于是我错过了唯一有雪的这段路程的拍照,实在是看到雪就觉得冷。
眼前又开始眩晕,一度觉得又要放弃。好在之前的体能训练和此次携带的薄羽绒救了我,硬顶着高反,完全没有了之前的从容,生生挺过了最后的一段爬升,在8.20左右终于看到了心心念念的这块牌子。
山一直在那里,只要心若在,梦就一直在。
人总是会犯错误,但少年壮志不言愁,
风霜雪雨,
过激流。
当然之后领队们脱衣庆祝的过程我是参加不了了。一个原本轻松不累的热身级攀登被我搞成这样,正应了东北那句富有智慧的老话:
嘚瑟大了掉毛。
人生漫漫,
不是只图一时爽。
(全员登顶,戴奖牌,撒隆达)
大本营到顶峰单程4.2公里左右,爬升800米左右,耗时4.5小时全员登顶。这是一个让我比较吃惊的结果,当地高山向导功不可没。如果没有他们专业性的加成,可能只有一半人能上得来。
下撤过程中我在想什么
四姑娘山大峰原本只是一个热身计划,真正的重头戏是要在今年攀登6168米的雀儿山。但大峰的攀登过程并没有想象的那般轻松,让我觉得冲顶6000+还是有难度的。于是又在考虑放弃。
然而在下撤的时候,领队跟我说,我的心态崩的太紧了,可能身体不累,但是精神紧绷,完全没有了登山的乐趣。
我恍然大悟。整个登山的过程中,我精神压力极大,全程思维都是在想怎么还不到顶,赶紧结束,早点回到低海拔酒店的床上躺着。
也就是说,从开始登山起,我就开始死磕。在这个过程中,似乎少了一些东西。
你有没有看到满山星星点点的小花?
你有没有放肆尽享高原纯净的空气?
攀登遇到恶劣天气时,你是垂头丧气自怨自艾?还是觉得这也是一种体验,不管什么样的天气都是最合适的天气?
你是觉得爬山的过程是煎熬,还是在这个过程中尽情的释放欢歌笑语?
在成都返连三万英尺的云底,我豁然开朗,并决定今年冲顶雀儿山。
毕竟人生需要挑战,
也需要享受登山过程中的乐趣。
后记:人生的高度与宽度
下山后,领队一直在问我,为什么要执着于攀爬雪山呢?
我想,这是因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一件事情你看似很难不可能,但实际上这就像登山一样,慢慢的走,一次不行尝试第二次,在这个过程中发掘并针对性改善自己的弱点,总是会成功的。
万里长城那么长,不也修完了么,
川蜀天险那么多,隧道不也打通了么,
小时候开学看到各科课本那么厚,期末时不也都学完了么。
在这个过程中,人会变得越来越强。
人心不足,才是人族无爪牙之力却能欣欣向荣的源泉。
在酷寒的雪山之上,远离了熟悉的舒适环境,人会想到很多日常想不到的东西,例如要享受登山的过程,例如不要畏难不前,例如放弃和整个世界为敌。
例如不去做那只要被煮死的青蛙。
巧的是,回到家中后读到一篇“自由之魂”严冬冬的纪念文章,给了我很大的震撼。他可是个胖子啊,运动能力差,体能一般,根本就不适合攀登。
按照正常的想法,他就应该去安静的当个宅男,
然而他拼命挑战自己被认为不行的弱点,持续训练,竟然成了清华登山队队长,和日后的亚洲“金冰镐”获得者。
夜空中最亮的星,
给我再去相信的勇气
和一颗透明的心灵。
我也热爱自由,
人生的长度有限,那么只有拓宽人生的宽度和高度,才能最大化这一程的体积。
四姑娘山大峰,
她是一座仅有5000米出头的山峰,
但却是我决定“7+2”计划的起点,
心灵的高度更是无限,
那么,走起来吧,
寒先生。
后记1.1: 这是一篇非典型的游记,如果需要行程细节,轨迹,向导联系方式可联系领队黑马,需要单约小哥哥的可私聊~
后记1.2:四姑娘山大峰是本文作者第二座5000+雪山,后续还会陆续攀登雀儿山,哈巴,玉珠峰等,国外待疫情结束后拟定攀登富士山,乞力马扎罗,厄尔布鲁士峰等,徒步尼泊尔EBC。敬请关注。
寒星
2020-7-10 于大连家中
发自8264手机版 m.8264.com( 本文作者 : 大连黑马户外 )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