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是远方,更是故乡(一年内两次进藏,1W+的篇幅,100+的照片。) - 西藏游记攻略

生活23网2020-09-12评论
2016-07-20 宝藏纪念
谢谢各位每一次的点赞与收藏
能把自己的美好经历与他人分享本身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
能得到他人的肯定更让我受宠若惊
感谢蚂蜂窝这个平台
让每一次旅行真正变得难忘
让每一张照片真正记录一个瞬间

在此安利我另一篇椎心泣血的游记:
【行摄 川西 高原】带着思绪的碎片闯入空气稀薄地带,我想为你写一首公路的赞歌。 http://www.mafengwo.cn/i/6347429.html 关于 新都桥 、 贡嘎 雪山、 稻城 亚丁 。


写在前面的话
当我一年之内第二次从 西藏 旅游回来之后,我身边的同事开始不约而同的称呼我 拉萨 老唐。
有人带着善意,有人带着对 拉萨 的不认可。
可没人知道吧, 拉萨 俨然成为我的第二故里了。
我在离家1600公里的城市工作,我脑海里每年出现一次的事情,除了回家以外就剩下去 拉萨 了。
打卡一般,一年一次,不去还真是不行。
那感觉区别于文青,少几分矫情多几分乡愁。
常半开玩笑得告诉别人,我故乡在长江边,第二故里离 雅鲁藏布江 也不远,现在突然搬到海边还真是习惯不了。
前段时间在整理照片的时候一直在感叹两次进藏的照片都没在任何平台上发过。
帖帖照片,讲讲故事。
这篇一万多字的游记诞生的目的很单纯。
为了这篇游记有一个不那么鸡肋的开头,我努力回忆了第一次 拉萨 之旅的动机。
那是在我毕业前的一个月,2015年5月。
在那之前我一直觉得,我这种天天把情怀二字挂嘴边的老少年,在渡过了一个又一个俗气的四年后,一定会去一个让人大呼“我操”的地方再装上一逼以此留念的吧。
这种思想在作祟,于是我开始做攻略了。
一开始的时候我想去 稻城 亚丁 ,牛奶海和五色海的逼格和它们近5000米的海拔一样给人窒息感不是吗?
自以为这地方多么适合我。
直到一天,旅游网站给我推荐了六月底去 拉萨 的特价机票。
熬夜做毕业设计的人脾气就是不小,我当时就觉得我一定要去西藏 ,谁特么也拦不住我了。
当时我觉得我摄影画册的封面就是我在药王山观景台拍的布达拉宫了。
9件板上钉钉的事儿加上1个半路杀出的程咬金,这叫生活。
拉萨 ,就这样子,我来了。
不砸一点预告片,我知道你们是不会看下去的
吃的与喝的,有的与没的
冈底斯餐厅,咖喱套餐。

安多诺增藏餐,俯瞰大昭寺广场的餐厅。牦牛肉三件套。

仓姑寺甜茶馆,比光明港琼甜茶店更加本土的感觉。游客少,几乎都是本地人。

白塔附近的酸奶牦牛坊,我觉得,很游客。

虽然在 拉萨 吃过很多顿饭,但是照片留下的极少。
不能用看的,那就用说的吧。
1.吃过最有情调的—玛吉阿米。
玛吉阿米餐厅就建在当年仓央嘉措邂逅月亮少女的小酒馆,整个饭店共三层,是一栋黄色的房子。
餐厅里的酸奶蛋糕可以一试。
选一个日暮时分,坐在最高一层的靠窗座位,千年八廓街上往来转经的人流来去匆匆。
2.最实在的藏餐— 安多 诺增
想象一下,你在大昭寺广场旁二楼的平台,吃着牦牛肉喝着 拉萨 啤酒。
远处的敏珠则日峰披着金色的外衣,近处的大昭寺弥漫在草料燃烧的烟雾中。
在 安多 诺增吃饭,就是要点牦牛肉。店里的牦牛肉不仅口味很棒,菜的性价比也是很高。
3.最地道的藏面—仓姑寺甜茶店
一提起甜茶馆,去过 拉萨 的人脱口而出的就是光明、光明港琼。
但是近年来新老两家光明甜茶馆涌入了越来越多的游客,老 拉萨 的气氛倒是越来越淡了。
游客多的地方,我向来是有些抵触的。
正好,在 拉萨 的朋友推荐我去试试仓姑寺甜茶馆。
藏面很便宜,牦牛肉包子味道也不错,甜茶是现熬的。
一壶茶,一碗面,几个牦牛肉包子。
和当地藏民朋友拼个桌,尽管语言不通,相视一笑就算是将融洽的气氛传达到位了吧。

高原反应—初上高原避不开的话题
青藏线
“高原反应”是很多初次到高原地区旅行的内地游客十分害怕的词语。是的,作为千千万万涌向高原的内地游客中的一员,初次造访 拉萨 之前我也惴惴不安的百度关于高原反应的各种知识。虽然我在去 拉萨 之前既没能保证规律作息,又没有提前停止有氧运动,但是自己刚到 拉萨 那几天有所注意,最终还是没有高反。所以,在这里我想说说我个人针对高反注意到的一些小细节:
1. 很多人说坐火车前往 拉萨 会让你有一个逐渐适应高原氧气含量的过程,但是青藏列车在经过 格尔木 以后就会开始整车弥散式供氧,经过供氧后的车厢,气压水 平和 车厢外保持一致,氧气含量和海平面保持一致。所以,你在火车上只是体会到了青藏高原的低气压,并不能充分适应青藏高原的低氧气含量。
2. 不管坐火车还是坐飞机来到高原,请在抵达目的地后放慢放缓自己的动作,就把自己当成老头或者老太太吧,你需要的是适应这里稀薄的空气,和摸清楚自己身体在这里的表现究竟能达到什么水平。人的身体从正常到缺氧需要一个过程,所以高原反应一般会在你抵达高原以后的几小时到几天之内发生。所以,刚下火车或者飞机时不管你感觉好与坏,请给自己一天时间适应,不要因为逞能引发本不会发生的高反,影响自己的旅程。
3. 红景天虽然属于保健品,你觉得需要的话,该买还是可以买的。我第二次进藏的时候是先飞到 西宁 再转火车,但是我在 西宁 的时候吃撑了(好丢人),出现了喘不过气和头晕的症状,然后我买了一盒红景天口服液,至少心理效果还不错的说。
4. 初到高原并不是说洗澡会让大家高反,而是洗澡过程中存在着凉的风险,以及洗澡会造成体力的消耗,所以到高原前几天别洗澡成为了所有人口中的经验之谈。
5. 多喝甜茶和酥油茶,这能很好的帮你适应高原干燥缺氧的环境。
最后我想说的是,虽然高反确实困扰了不少的人,但是有那么一部分人去了好几次高原也不知道是高反是什么滋味儿。(这不说我呢嘛!)所以,你需要做到的是对高原怀揣一颗敬畏之心,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量力而行。
平原上你能喝一斤, 上高 原就只喝八两呗。
关于在拉萨市区的住宿
来 拉萨 市旅行观光,其实还是应该多体验体验当地的客栈文化。找一家中意的客栈,或是冲着满院子格桑花、向日葵,或是冲着老板的 阿拉斯加 、古牧,或是单纯的喜欢楼顶的 天台 、喜欢推窗就能看加布达拉宫…
旅游网站上 拉萨 的客栈收录的很全,关于每家客栈的评测都做得很完善。在这里我根据我几次前往 拉萨 的经验,谈谈客栈所处区域对你的体验有些什么区别。
大体上说来, 拉萨 市的客栈集中在三大区域,布达拉宫背后的老城区、大昭寺周边区域、仙足岛区域。
布达拉宫周边客栈大多集中在龙王潭公园背后的老城区,那是一片两三层楼的平房建筑群,饮食起居各方面与 拉萨 当地人生活较为接轨,商业气息不是很浓重。优点是离布达拉宫近,从客栈出来很快就能到布宫背后的宗角禄康公园 和龙 王潭公园。离白塔近,白塔是 拉萨 市的旅游集散中心,如果你报名各种一日、两日或者四日游,无法避免的需要你在天不亮时候就出现在白塔集合。这片区域比较推荐的一家店就是地门觅堂了,第一次去 拉萨 的时候在那儿住了五天。
大昭寺周边放射状的分布了一大片客栈,大昭寺区域现在已高度商业化,除了转经的人群和千百年矗立的大昭寺,周边的很多东西其实都已经变了味道。但是住在这里的一个好处是你可能选择的酒店恰好是一栋有上百年历史的古建筑,例如 邦达 仓古建酒店。另外大昭寺周围吃喝玩 乐都 很方便面,吃完饭转转经喝喝甜茶都很方便。
仙足岛基本都是住宅小区,成片的都是藏式小两层。但是近年来做客栈生意的越来越多,却不是人人都有实力进军八角街租下一栋古建。于是很多爱上远方的文青便选择仙足岛作为他们精神层面上的根据地。仙足岛西连 太阳岛 ,东边有桥连着八廓商圈以南,南边通过迎亲大桥连接318国道与 文成 公主景区。说实话,在这里住交通真的很不方便,打车到市区都不止十块钱,公交车也是久等不来。唯一的好处,可能就是价格低廉,环境安静罢了。
关于我所带去的摄影器材
对不起大家,我确实买不起5D3、D810这样的壕之利器,金圈红圈更是想都没想过。
作为一个刚工作半年的民航狗,我深知我工资里每一分钱都是燃烧绳命挣来的。
很多时候我也会觉得手中的器材着实很落伍,成像素质每况愈下。
但是转念一想,能出去走走,已经比很多人幸福了。
第一次进藏:手机 IPHONE6
相机 NIKON D7000
镜头 Sigma 10-20mm F3.5+Nikon 35mm F1.8+Nikon 18-55mm F3.5-5.6
三脚架
第二次进藏:手机 IPHONE6
相机 美能达X370
镜头 50mm F1.4+70-200mm F4+28-70mm F3.5-5.6
胶卷 爱克发200 金柯达200 富士100 富士400
关于我的行程
我最近两次前往 西藏 分别是2015.06.27日精心筹划的毕业旅行与2016.04.25日的说走就走。
2016.06.27那次进藏是飞机进,火车出。相比大多数人火车进飞机出的走法,我这么走虽然增加了高反的风险,但是在省去了抢火车票的麻烦的同时还抢到了打折机票。
西藏
去程:国航CA4401 成都 (07:10)—— 拉萨 (09:15)
机票包含机场建设费共1100元。作为一个民航从业者外加摄影爱好者,我为什么选择这个航班呢?首先此航班的执飞机型是空中客车A330,宽体客机机身相比其他公司飞 拉萨 的高高原机型,如B737GY、A319来说,机身长对于拍照来说优势很大,不会担心抢不到最后几排靠窗的座位。再看看起飞时间,在 双流 机场出港前往 拉萨 的航班里算是比较晚的, 西藏 日出时间相对较晚,肯定不能选太早起飞的飞机。
回程:T24 拉萨 (11:45)—— 成都 (第三日08:30)
硬卧下铺705元。买票过程相当轻松,因为绝大部分游客都会选择火车进藏飞机出藏,所以火车余票很多。在回程火车上也确实印证了我的观点。
2016.04.25那次进藏属于说走就走,某个失眠的夜里规划出了一个五天暴走8000公里的作死之旅。
路线大概是这样的:
Day.1 MF8225 厦门 — 郑州 — 西宁 (约1800元)
Z265 西宁 — 拉萨 (约540元)
Day.2 下午抵达 拉萨
Day.3 拉萨
Day.4 拉萨
Day.5 3U8634 拉萨 — 重庆 (790元)
MF8942 重庆 — 厦门 (860元)
青藏铁路进,经重庆回厦门 。五天路程共8000公里,路费差不多4000块钱。虽然在路上花费了很多时间,但是对于我来说坐青藏列车和高高原航班,本来就是一种观光的方式。
位前往 西藏 的伙伴可以先乘飞机到 兰州 或者 西宁 ,短暂停留后在这两地换乘青藏列车前往 拉萨 。 西宁 到 拉萨 的列车全程运行22小时左右,这样可以大大压缩乘坐火车的时间,减少旅途疲惫。
乘坐进藏列车的时候要看好列车的发到站时间,比较好的选择例如现在有开行的Z165次列车, 西宁 发车时间21:35抵达 格尔木 后再次发车的时间是04:44,然而青藏铁路沿线最美丽的风景都集中在 格尔木 到羊八井这一区段,所以这趟列车基本不会错过沿途美景。
越过翻腾的山梁,飞过高耸的海洋
第一次进藏的时候,一路听着马頔和宋冬野的歌。
当飞机以三万英尺的巡航高度略过横断山脉的时候,恰好随机播放的是马頔的那首《孤鸟的歌》。
越过翻腾的山梁,飞过高耸的海洋。
自从那次听到这句歌词,从此再没忘记过。
在世界第三极,山梁确实应该用翻腾这个词形容,而高山之上的海子用高耸不是再合适不过吗?

国航班机上,飞机刚离开 成都 时候机舱外一片郁郁葱葱。
当飞机巡航到 川西 高原时,机舱外的大地一片枯黄,光秃秃的山上并不能找到绿色。

当我们飞抵灵芝上空时,南迦巴瓦峰像传说中一般化作一把利矛,刺破厚厚的云层。近8000米的海拔让它在视觉效果上与飞机巡航高度几乎一样。

在经过两个小时的飞行后,飞机平稳着陆在 雅鲁藏布江 边的 拉萨 贡嘎 国际机场。两个小时的时间,我从 成都 的阴霾里来到了 拉萨 的蓝天下。

火车进藏的时间远远不止飞机的两个小时,第一次我从 拉萨 到 成都 用了42小时,第二次从 西宁 到 拉萨 用了22小时。

有人说在火车上跟着车轮发出的“哐当”声里摇晃是一种情怀。
其实不仅仅是情怀,青藏铁路本身就是一条包含了太多风景的铁路。
从 西宁 出来一路到 拉萨 , 青海湖 、 玉珠峰 、沱沱河、 可可西里 无人区、措那湖、藏北草原、念青 唐古拉山 都在铁路两旁等你。

吃一碗热腾腾的牛肉拉面,从东关清真寺散步到 西宁 站,坐上南行的列车。

四月的 青藏线 还被笼罩在冰雪里,窗外的雪白绵延上千公里。

而看看去年七月拍的 青藏线 ,冻土层上长出了翠绿的草,317国道上颜色鲜艳的货车朝着 拉萨 的方向疾驰。

西藏 ,谁说一生只有一次?


布达拉宫—关于布达拉宫,我见过她1000种不同的样子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习惯于把城市标签化。
提起 北京 就会想到故宫、天安门, 上海 则是外滩、陆家嘴, 西安 的钟楼、鼓楼, 南京 市长 江大桥…
提起 拉萨 ,甚至 西藏 ,在我小学时候能脱口而出的就是布达拉宫。
的确,布达拉宫已经成为了 拉萨 的代名词。
在形象上布达拉宫代表了整个 拉萨 ,不管你乘坐火车还是飞机,在列车到站或者飞机降落之前,你都能透过窗户远远看到 拉萨 河谷中耸立的布达拉宫。
在精神上,藏区人民、热爱藏地文化的藏漂儿甚至是我这样的游客,都视布达拉宫为最神圣的宫殿。不管刮风下雨,总有很多人围着布达拉宫虔诚的祷告。
关于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最初是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 文成 公主而建,后经1300多年的不断修建,得以有今天的宏大规模。
布宫主要由红宫和白宫组成,中间最高的红宫是举行宗教仪式的重要场所,周围的白宫是喇嘛的生活与政治活动场所。
围绕布宫的主体建筑还在山下建有雪城、宗角禄康公园等。
关于布达拉宫的参观路线是固定的,只能沿着固定的旅行路线走,从 北京 中路的正门入宫,从宗角禄康公园的后门下山出宫。
布达拉宫的门票我是在布达拉宫官网购买的,虽然这个网站的使用体验和12306.cn不相上下,但是毕竟省去了和代理商的周旋和现场排队的浪费时间。
布达拉宫官方网站网址: www.potalapalace.cn
门票价格:旺季(05.01-10.31)200元/张,淡季(11.01-04.30)100元/张,有学生证能打五折,1.2米以下儿童免票
布达拉宫的1000种打开方式
拉萨市地处 拉萨 河谷。
身处河谷平原的 拉萨 市区地势平坦,唯一的一座山叫药王山,也就是药王山观景台背后的那座山。
布达拉宫也是沿着药王山走势修建的,也就是说最早的时候布达拉宫和药王山是连起来的。后来 北京 中路将药王山一分为二,形成了现在的格局。
地形上的高耸决定了布达拉宫和药王山是 拉萨 河谷里最高的地方。
不管你在 拉萨 市的哪个角落,又或者你登山了 拉萨 河谷平原旁边的哪一座叫不出名字的山,你都能远远看见布达拉宫。
很多游客来 拉萨 都会去布宫正面的广场上来一张布宫的证件照,我也不例外。多云的天气,拍出来的是布达拉宫白底证件照;晴朗的午后,拍出来的是布宫的蓝底证件照。

但是最经典的角度肯定是花上两块钱(2016年已经取消收费)去药王山观景台拍一拍人民币50元面值的布达拉宫取景角度了。
雨季的 拉萨 ,日出通常是看不到的,太阳要等到中午才会露出来。
这个季节你可以选择在下午来观景台看蓝天白云之下红白相间的布宫。

你也可以熬过每天临近傍晚时分的那场骤雨,等一次雨后在布宫东边出现的双彩虹,拍一次布宫的风起云涌。

直到布宫被夜色笼罩,摄影爱好者们才扛着长枪短炮恋恋不舍的从药王山观景台转战布达拉宫广场。

不管是胶片单反还是数码单反,在药王山观景台我丝毫不会吝啬我的胶卷和快门。

就算你不是摄影爱好者,来这个观景台发呆晒太阳也是不错的选择。

从药王山观景台下来,走过白塔边的人行横道,你便能走上布达拉宫的转经道。

拨着围墙边的转经筒走着,来到了布宫的侧面。

布宫结构复杂,整体依山而建。所以说不上任何的对称可言,从每个角度看上去都是不同的样子。

游览布达拉宫时遇到的三位 四川 甘孜 州老人,此次专程来 西藏 转经。

从转经道上看布宫的西侧,曲折的墙和高耸的宫殿主体。

走到布宫的后面,来到了宗角禄康公园。宗角禄康公园的湖边是拍布宫背面和布宫倒影的好地方。

找一个晴朗无风的傍晚,等到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夕阳里的布宫倒映在碧绿的湖 水里 ,那景色我在明信片上看到过。但是出于雨季的原因我并没能记录下来。

宗角禄康公园里转经的老奶奶。

宗角禄康公园的白塔。

这张图片是在 拉萨 期间让我特别满意的一张人像。

图中的老人已经87岁高龄,腿脚显得并不那么利索的她仍然坚持每天来宗角禄康公园转经。
在她每天转经的地方,我为她拍下了这张照片。
说实话,她也许并不是什么伟大的人,瘦弱的身躯在白塔的映衬下也显得更加矮小。
但是老人强大的信仰,让我在见到她的那一刻,觉得她是那么的伟大。
试问内地的老人,在87岁的高龄能坚持每天出门散步的又有多少呢?

在布宫上俯瞰宗角禄康公园与龙王潭公园。

四五月份的时候去宗角禄康,你还能看到成千上万跋涉而来的海鸥,花几块钱,买几张青稞饼,掰碎了扔到湖里喂海鸥,在藏族人看来是做了一件很大的善事,能为自己带来好运。

有一天傍晚我拿着三脚架想去宗角禄康的湖边拍布宫的背影,可惜出门不久天色变得厉害,不到二十分钟就从晴空变成了骤雨。雨停以后,只拍出了这张勉强能看。
这也是最近几次 拉萨 之行最遗憾的地方。

之后的几天,我去了八角街,大昭寺、色拉寺、哲蚌寺等地。无一例外,我都能在这些寺庙里找到一个稍微高一点的地方,远远地看到薄雾中的布达拉宫。
琅赛市场的楼顶有一家甜茶店,在这里的露台上能看到很多 拉萨 市的地标。点一壶三人份的甜茶,沐浴在明媚的阳光里,看 日光 城的地标一个个罗列在并不远的周围。

南面 拉萨 河畔的群山里我能看到 拉萨 市最高峰,海拔5670米的敏珠则日峰,近处的大昭寺,还有 西北 边的布达拉宫。

倒一杯甜茶,敬海拔3650米的一草一木。

从甜茶店下来正好就是大昭寺的售票处,花50元进入大昭寺直奔楼顶。在大昭寺的 天台 上,布达拉宫又和我们见面了。

如果你觉得这样看布达拉宫都还不过瘾,那我只能推荐你来一趟作死之旅了。
找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穿上一双适合登山的鞋,背上你的摄影器材,从仙足岛出发,步行穿过迎亲大桥,我带你爬到 拉萨 河畔的山上去。
当我第二次去 拉萨 的时候,选择了住在离市区有些距离的仙足岛生态小区。因为第一次去 拉萨 的时候我就在想,要是爬到 拉萨 河对岸的山上去,是不是能看到整个 拉萨 城。

在出发之前我通过目测和卫星地图判断过从哪里上山,怎么到达开始上山的地点。
找了一个晴朗的造成,从仙足岛生态小区的转盘出发,沿着 拉萨 河一直走到迎亲大桥,过桥以后就是318国道。右拐沿着国道一直走。注意公路左边有一条施工便道。直接跟着施工便道上山。

土路并不好走,而且这条路的坡度出奇的大、土质十分松软。我那天穿的timberland黄靴,感觉上坡还不算太吃力。

一段上坡后施工便道就沿着山腰横着延伸了出去,并没有继续爬升海拔。继续跟着便道走,会经过一片落石区,此处一定观察以后通过,我路过落石区的时候山上还在往下滚电饭煲一样大的石头(这比喻有点奇怪,不过你们知道是多大就好)。

当时我还特地在落石区拍了这张照片。

通过落石区以后便道沿着山体转了个大弯,这时,晨雾中的 拉萨 市便整个的呈现在我眼前。

我当时的感觉可能只有你们亲自去一次才能体会得到,沐浴着 朝阳 ,隔河相望的是我的第二故里—圣城 拉萨 。清晨的 拉萨 河谷还飘荡着晨雾,不知仓姑寺的甜茶煮沸了没,不知仙足岛客栈里的游客们有没有醒来,不知我的快门声有没有叨扰 日光 城的梦。

曾经,打心底里想做一个很厉害的人。
年少的时候,喜欢看热血的东西。幻想自己是左手有盾牌,右手有长矛的勇士。
谁曾知道,我的想法和我的身高一样,始终在变。
后来,我觉得最厉害的人是那种说走就走,说日就日的人。
我喜欢拿着单反从祖国的东边飞向西边,喜欢一天之内从海拔几米的地方飞到海拔四千的高原。
虽然我仍然因为很多原因不能说走就走,说日就日。
但是能去自己喜欢的地方,本身就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有的时候,我拿着相机站在高楼顶或者悬崖边,感觉自己是最牛逼的,全世界都能被我转化成NEF、JPG格式。
可是这种感觉能持续到什么时候啊。
身高已经很久没改变过了,想法还会改变吗?

拍完照,发完呆,向随处可见的玛尼堆上叠一颗石子,向清晨的 拉萨 道一声早安。然后下山。

需要注意的是上下山的路很陡、土质松软,山上经常发生落石,如果没法保证自己的安全,建议不要前往。

大昭寺—朝佛的日子,涌动的人群,我在大昭寺,你在哪里?
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觉康”(藏语意为佛殿),位于 拉萨 老城区中心,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是藏王松赞干布建造, 拉萨 之所以有“圣地”之誉, 与这座佛像有关。
大昭寺庙最初称“惹萨”,后来惹萨又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称,并演化成当下的“ 拉萨 ”。
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大昭寺是 西藏 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 西藏 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市局规式。

大昭寺开放时间:09:00~18:00
门票价格:85元(无优惠票)
游览时间:1~2小时
亮点:大昭寺三楼的楼顶可以远眺布达拉宫,俯瞰大昭寺广场
另外,每周三是藏传佛教信徒朝佛的日子,早上的时候大昭寺会聚集大量的朝佛人群,宗教气氛十分浓郁。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选择周三的早上去大昭寺。

清晨, 拉萨 是在转经人群的诵经声中醒来的。
恰巧是个星期三。
还记得前一晚的饭桌上朋友说过周三是朝佛的日子,大昭寺会比平时热闹更多。
为了弥补上次来 拉萨 没买票进大昭寺的遗憾,这次是非进去不可了。
洗洗漱漱出门,阳光已经有点温度了。
清晨的 拉萨 笼罩在一层薄雾中,空气中氤氲着酥油和藏香混合在一起的味道。
这种味道在大昭寺周围尤其浓郁。

从仙足岛步行到神力时代广场,在世界海拔最高的肯德基点一份套餐,找一个靠窗的座位。
我必须点一杯雪顶咖啡,也许在 拉萨 它才能真正被称为雪顶咖啡吧。
窗外,十字路口已经喧嚣了起来。

沿着神力时代广场往东走,在这个路口往 拉萨 河的方向拐。
大昭寺广场就在不远处。

穿过这条藏族风情十分浓厚的街,路的尽头就是大昭寺广场的安检口。
路的两旁分布着许多人气爆棚的店铺,雪域藏餐、牦牛酸奶坊、光明港琼甜茶、 安多 诺增藏餐。
第一次去 安多 诺增吃藏餐是在一个有扬沙的季节。
坐在二楼的平台,一抬头就能看到大昭寺广场。
点上一桌子用牦牛肉做得各种菜,开几瓶 拉萨 啤酒。
那时候哪里顾得上什么高反,只知道那才叫生活。

朝佛的日子果然人声鼎沸,步入大昭寺广场的时候这里已经相当热闹了。
虔诚的人们齐聚一堂,手里转着转经筒,口中念着六字真言。
他们中有的人跋山涉水磕着长头从 阿里 来到 拉萨 大昭寺广场。
额头上因为磕长头长出的厚茧便是最好的证明。
五色经幡是人们对辛福生活的最好寄托,经过这里的人们都会用额头去触碰它。

小朋友可能现在还不太理解他的长辈怀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来到这里。
不过总有一天他也会被信仰的力量感化。

大昭寺广场的尽头就是大昭寺的主体建筑了。
正中间是信徒们磕长头的地方。
我问这位藏族阿妈,磕长头的数量有什么讲究。
她说一年的时间她要磕满十万个。
今天过来她完成了600个。

愿 菩萨 能感受到他们的虔诚。

八廓转经道围着大昭寺转了一个大圈,转经的人群顺时针绕着大昭寺边走边诵经。

藏传佛教一般有转经、转山、转湖的习俗。

在 西藏 随处可见是转经的人群,因为人们认为转经相当于念经。

是忏悔往事。消灾避难。修积功德的最好方式。

花85元买一张大昭寺的门票,走进大昭寺的内部近距离参观大昭寺的金顶。

大昭寺内部的天井。

登山大昭寺三楼的平台,整个大昭寺广场和远处的布达拉宫尽收眼底。
此时临近中午,朝佛的人群已经散去多半。
广场上只留下了熙熙攘攘的转经人群。
旅游淡季的 拉萨 保持了它原本的模样。

八廓街——我不是仓央嘉措,也想邂逅属于我的玛吉阿米
八廓街引又名八角街,位于 拉萨 市旧城区,是 拉萨 著名的转经道和商业中心,较完整地保存了古城的传统面貌和居住方式。
八廓街原街道只是单一围绕大昭寺的转经道,藏族人称为“圣路”。现逐渐扩展为围绕大昭寺周围的大片旧式老街区。
八廓街是由八廓东街、八廓西街、八廓南街和八廓北街组成多边形街道环,周长约1000余米,街内岔道较多,有街巷35个。

如果你去了 西藏 ,不能不去八廓街,去八廓街漫游,去邂逅属于你自己的玛吉阿米。
三百年前的月夜,仓央嘉措在古城 拉萨 八廓街的一栋藏式酒馆里邂逅了一位月亮般的女子。
她美丽的容颜和神情深深烙印在了仓央嘉措的心里。
从此,他常常光顾这家酒馆,期待着与这位少女的重逢。
遗憾的是,这位月亮般的女子再也没出现过。
“在那东方高高的山尖,每当升起那明月的皎颜,玛吉阿米醉人的笑脸,就冉冉浮现在我心田。”
这句在 西藏 人人都能吟诵的诗句,就是他追忆月亮般的少女而抒发的情怀。
仓央嘉措生世成了一个谜,玛吉阿米这位姑娘也没再出现过。
他的诗句和他们邂逅的这家小酒馆永远流传了下来。
小酒馆现在的名字就叫“玛吉阿米”。
虽然你我都不是仓央嘉措,但我想去八廓街邂逅我心中那位月亮一样的姑娘。

在大昭寺广场的尽头往左拐,随着转经的人潮,踏上最初被称为八廓的转经道。

八廓街上的店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做藏民生意的,甜茶店。

一种是做游客生意的, 西藏 特产、各种饰品、唐卡等。

区别于 丽江 ,八廓虽然是 拉萨 城商业气息最浓厚的地方,转经的人群还是让八廓千百年来保持着最原始的样子。

不管刮风下雨,总有人会带着转经筒,口中颂着六字真言围着大昭寺虔诚地转上几圈。

然后心满意足的走向那几家甜茶店,渴了叫上一壶甜茶,饿了叫一份藏面,几个牦牛肉包子。

会会老朋友,聊聊身边事。

生活有一千一万种打开方式,这种只属于八廓。

迷失在八角街转经人群的中的时候遇到一位衣着鲜艳的老者。

衣服的颜色是一种藏区特有的红色,手中拿着一个精致的转经筒。

我问他,老先生,我觉得您的衣服很好看,可以给您拍张照吗。

我忽略了本地的 拉萨 人还有很多不会汉语,老先生并没能听懂我的意思,只是一直微笑。

多亏他身边的朋友会中文,热情地帮我翻译。

老先生很干脆的答应了我拍照的邀请。
前阵子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问的是有没有一张照片让你瞬间知道什么是气质。

我觉得老先生这张照片就特别有气质,一种被强大信仰支撑起来的气质。

拿出一卷富士,换上定焦镜头,我想拍下转经的人群。
我想告诉那些对 西藏 有误会有偏见的人知道, 西藏 是一个因为有信仰而高度自律的地方。
尽管曾经发生过一些事情,但那只是淳朴藏区里破坏秩序的一小部分人。
我遇到的藏民朋友都心地善良,豪爽耿直。

八廓街
如果你有充裕的时间,一定要找一个艳阳天来八廓街。
天的蓝、云的白遇上藏族特有的红,十分讨人喜欢的搭配。

不知不觉间,我已在八廓街迷失了一整个下午。
充分暴露在高原缺氧、强紫外线的环境中。
高海拔的环境意味着缺氧、紫外线强等一系列问题,意味着这里的人的衰老速度是平原地区人群的三倍。
拦不住的衰老是自然规律,衰老的只是肉体罢了。
如此虔诚的活着,这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上的永生。


羊卓雍错—在海拔4990的岗巴拉山与你相见
羊卓雍错,通常简称为羊湖,与玛旁雍错、 纳木错 并成为 西藏 三大神湖。羊湖位于 拉萨 以南100公里处,湖面海拔4441米,观景台位于海拔4990的岗 巴拉 山口。
从 拉萨 出发,经过 曲水 的 雅鲁藏布江 大桥,沿拉亚公路南行170公里直到抵达海拔4990米的岗 巴拉 山口,在这里便可以俯瞰羊卓雍错。全程行车时间约2.5小时。一日游价格在旺季160元、淡季120元左右波动。
我先后去了两次羊湖。
但是每次都留下了些许遗憾。
第一次游览羊湖是在15年7月,在客栈前台花160元报名一个羊湖一日游的团。在天不亮的时候去白塔坐上破旧的改装丰田车,沿着机场高速一路狂奔到 贡嘎 机场,下高速后车沿着 雅鲁藏布江 一直往南走。
这时候太阳也差不多升起来了。
( 本文作者 : 微信昵称01002 )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