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历史的信徒,为你梳理迦南之地的爱恨情仇 - 以色列游记攻略

生活23网2020-09-12评论
“你为什么来 耶路撒冷 ?”
在橄榄山的艳阳下,一个来自隔壁 巴勒斯坦 伯利恒 的大叔问我。
“我不是基督徒,也不是穆斯林,更没有接受过犹太教的净礼,但是我喜欢历史,而这里每一块石头,每一块砖都是历史,3000年的历史。”
如果每个人来 耶路撒冷 都是为了朝圣,那么,我就是这座城市历史的信徒!

“只要灵魂深处,尚存犹太人的渴望。眺望东方的眼睛,注视着锡安山。我们还没有失去,两千年的传承。做一个自由的民族,屹立在 耶路撒冷 之上。”
自从公元前930年统一的希伯来王国分裂成为 以色列 王国和犹大王国之后,南北两方的内部争斗和外来势力的侵扰,强盛一时的希伯来人国家就逐渐衰落了。 崇尚武力的亚述人逐一征服了包括 埃及 在内的新月地带,建立起亚述帝国。
家园被占领,犹太人也开始了长达2000年的流浪生涯,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家乡。
“明年,我们在 耶路撒冷 见!”
这不是一次邀约,而是犹太人在流浪途中互相见面时的一句祝福,
无论天涯何处,凡有缘相见,告别的话总是这一句,明知那是暂时不可能的事,但他们还是充满希望地这样祝愿。
犹太圣经上说,世界之十分美, 耶路撒冷 占九分。
这座3000年历史的城市,三大宗教的先知们都在这里留下了圣迹,正是对信仰无限向往,使得 耶路撒冷 从建立的那一刻开始,就不断饱经战争创伤!
这块流着奶和蜜的地方,终于在耶稣诞生后的第二十个世纪重新抚平了伤口,也重新回到了犹太人的手中。那句“明年,我们在 耶路撒冷 见!”就成了召唤我来圣城的最大动力,现在,我就在这里!

故事,先从去以色列的航班说起
去一个国家,也是要体验一个国家的独特文化,旅程是从登上航班的那一刻我就开始的,所以我都尽可能的选择该国的航空公司,去 耶路撒冷 ,当然是选择全世界最安全的 以色列 航空。
在首都机场拿登机牌的时候,我才体会到为什么说 以色列 航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航空公司,飞行员和空乘都有空军素质,也有着最为严格的安检体系,其程序和认真程度确实超过了任何一个国家。
首先是在柜台check in之前的安全盘问,内容包括你的国别、职业,去 以色列 干嘛,在哪个酒店入住,是否去过 叙利亚 、 伊朗 等穆斯林国家(历史渊源),有没有帮别人带东西(不明不白的异常物品会有麻烦)。
然后划定你的安全等级,接受不同级别的安检。
所以到机场的时候要比去其它国家提前1个小时,托运的箱包也全程不要上锁!要随时接受开箱检查。
一般旅行者都会划到最简易的安检级别,拿到登机牌,通过机场常规安检,就可以在登机口等候登机了。
从 北京 出发,明明不远的路程,飞行时间却超过了此前飞 欧洲 的时间,原来飞机绕了一个大圈子,从 俄罗斯 ,越过 叙利亚 ,取道 土耳其 ,再折返回 地中海 之东,沿着深邃的海岸线飞行,直到地平线上出现了绵延不绝的黄色沙滩和白色建筑。

以色列 🇮🇱航空的飞机都非常新,我们这次乘坐的是波音777宽体,乘坐体验还是很不错的,空乘都是年轻漂亮的姑娘,话说这辈子,能让犹太美女服务一次,就值得发个朋友圈。

座位图是2-3-2,每个座位都有独立的影音系统,用来打发无聊的飞行时间,当然,飞行员飞得很稳,很多人都是睡过去的。

一般的宽体机的座位图是2-4-2,而改为2-3-2之后,每个座位都宽大了许多,每个座位上配备了靠枕、绒被和耳机。

让人惊喜的, 以色列 航空的飞机餐还挺合胃口,偏中式的口味,居然还有一个小鲍鱼。

为了让飞行更加舒适,我还带着AMORTALS的一系列网红神器,像非常好用的AMORTALS尔木萄压缩毛巾、蒸汽眼罩和湿纸巾,蒸汽眼罩可以保证全程睡眠舒适,压缩毛巾和湿毛巾能够让你在下飞机前就容光焕发,自信面对边检官。

再积攒点以色列的一些小知识点
今日的 以色列 是一个在过去年代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年轻国度,经济发达、科技先进,拥有令人惊异的纷繁复杂的各色人群。这片土地曾是这个星球文明的焦点,人类先祖的摇篮,它陌生却又存在于每个人的想象当中,这是这个国家的宿命,也是它的魅力所在。
这里有一个神的殿堂、两个民族的首都、三大宗教的圣地,它还是唯一一个拥有天国和尘世两种存在维度的地方。
所以 以色列 总有一些和世俗社会的不一样:
⭐️安息日: 以色列 有安息日的概念:从周五太阳落山到周六太阳落山,这段时间是上帝要求的安歇日(Sabbath),大部分生产活动都会停止, 比如 此期间大部分公交,火车,出租车停运,商店关门,当然景点什么的还是开的。在 耶路撒冷 ,如果不是犹太人开的店,安息日也会开的。
⭐️洁食(Kosher):在旧约圣经利未纪第十一章纪录了各种可食与不可食的动物名单。名单首先把动物分成“洁净”与“不洁净” ,后者不但不可食用,亦不可接触其**。在 以色列 甚至是 以色列 航空的航班上都严格执行Kosher,将Kosher拆开理解为Keep Our Souls Healthy Eat Right,即为了保持我们灵魂的健康,饮食要得当。概括的说就是不食猪、兔、马、驼、龟、虾、贝等;一餐饭中也不可同时食用肉品和奶品。
⭐️ 以色列 团队电子签:很多人都担心护照上留有 以色列 签证后影响以后去其它阿拉伯国家,但现在 以色列 推出了团队电子签,出入境均是机器发卡,护照不留痕迹,简单方便去完 以色列 去任何国家均不影响;而且办理轻松快捷,只要护照首页,不分领区,全国游客均可以办理,一般5个工作日出签。
不过一次需要5个人同时办理,大家可以在网上约伴,然后找旅行社担保出行。

关于此次行程
此次行程采用了租车自驾的方式,6天时间, 耶路撒冷 --马萨达城堡-- 死海 -- 特拉维夫 -- 海法 --加利利湖,6个城市,城市间行程1-3小时,整体节奏还是非常适合自驾的。
以色列 的租车行承认 中国 驾照,我们只需要带驾照原件、翻译公证件(租车app免费提供)、护照原件和国际信用卡,淡季时一天5座汽车的租金200人民币左右,如果是3个人,会比公共交通更省钱也更方便。

⭐️行程开始,第一站耶路撒冷
尽管这份思念已经厚重得像山一样,但离 耶路撒冷 越近,心态反而越 平和 ,也许是因为这座建在山丘上的城市,并不吝啬将它的真实展现给人看——想象过无数次的圣城,不仅没有金光照耀,反而因为泛白的晨光作用,显得有些曝光过度。

但这里是 耶路撒冷 啊,没有任何地方比它更能激起人们的独占欲,无论是宗教还是军事力量。两千多年来,“摧毁”在 耶路撒冷 随处可见,但征服者会对这些建筑进行重新修复。圣殿山、大卫城、锡安山与圣墓教堂,这些 耶路撒冷 的标志性建筑呈现出不同时代的痕迹,像是一张张反覆涂写的羊皮纸,记载了 耶路撒冷 的历史。
今天的 耶路撒冷 ,历经磨难,几经兴衰,走过了五千年的沧桑岁月,经历了无数次的战火洗礼,一切看似平静,一切是那么的古老,一切是如此的精致,一切又是井然有序,而这一切一切的背后依然充满着各种变数......

走进耶路撒冷从橄榄山开始
抵达 耶路撒冷 的第一站是老城外的希伯来大学,位于东门外的橄榄山上,这是 以色列 的最高学府,世界排名第57位,始建于1918年,爱因斯坦是主要的筹建者之一,这所大学的兴盛是犹太民族在 耶路撒冷 获得文化复兴的象征。

而这里,也是俯瞰老城的最佳视角,错错落落的建筑群颇有层次感的在眼前铺开,那标志性的金顶像一位历史的讲述者,用厚重的腔调向每一位远道而来者传递着信仰的力量。
尽管通读过这座城市的历史,知道纷争的来龙去脉,但是依然禁不住在向往之外生出恐惧。因为这座城,是大卫王城的首都,是居鲁士大帝、 亚历山大 大帝、君士坦丁大帝、 苏莱曼 大帝费尽心力也要夺得的上帝应许之地……九次十字军东征、五次 中东 战争,再没有什么比这样的过去更恢弘!!!
我撑在栏杆上的手,有些颤抖了......

作为世界中心, 耶路撒冷 如此重要,不可能被任何一方独自拥有,现在的老城分成了基督教区、犹太区、穆斯林区和 亚美尼亚 区,各方共同依照着严格的约定行事,远离对方的宗教事务,却又在日常生活中互相融合。

耶路撒冷 是一座不属于任何人的城市,但它又存在于每个人的想象当中,这是这座城市的悲剧,也是它的魅力所在。是一个神的殿堂,两个民族的首都,三大宗教的圣地,他还是唯一一个拥有天国和尘世两种维度的城市。
如今, 耶路撒冷 还保留着超过一千三百座犹太会堂、二百座教堂和约一百座清真寺,整座城市弥漫着浓厚的宗教气息。

在橄榄山上,还有一个俯瞰老城的地点,在犹太公共墓地旁边的官方观景台,这里可以停下大巴车,因此是旅行团的必到之处,但这里的角度并不好,太多 新城 的部分占据了视野, 耶路撒冷 也少了很多历史的味道。
观景台的脚下就是密密麻麻的犹太公墓,此处正对老城的东门,也正是《犹太圣经》中,弥赛亚将会降临拯救世人的地方,因此,从第一圣殿时期至今,犹太人都愿意埋在此处,犹太教不相信轮回,但相信弥赛亚时代将在橄榄山重启,所以有钱有权的犹太人都葬在了橄榄山山顶。因为人们都希望在弥赛亚降临时做第一个被拯救的亡灵。

耶路撒冷 老城有8个城门, 大马士革 门、新门、约帕门、锡安门、粪场门、东门、 狮子 门、希律门,其中7个城门可以随意出入,东侧中部的 金门 却唯一被封死。从墓地远远的就可以遥望东门,你会发现米黄色的 大理 石东门已经被堵了个严实,因为根据《犹太圣经》的描述,弥赛亚降临之时将从东门走进 耶路撒冷 ,1514年,奥斯曼帝国的 苏莱曼 大帝为了阻止犹太人的救世主通过,就把东城门严严实实给砌上了。

橄榄山,因山上曾遍植茂密的橄榄树而著名,虽然如今橄榄山上的橄榄树已所剩无多,但留下的圣迹却俯拾皆是。沿着犹太人的墓地步行往下,会看到一片2000年历史的橄榄园,这里最年轻的橄榄树也已经有800年树龄,这就是每一个基督徒都必然熟知的客西马尼园(The Garden of Gethsemane)。
耶稣进 耶路撒冷 后,白天在圣殿里讲道,为人治病,晚上出城经过橄榄山到附近伯大尼小镇的朋友家过夜。在客西马尼园,耶稣曾向门徒预言 耶路撒冷 被毁灭的命运,并为此哭泣。几天后,他就被犹大出卖,在这座橄榄园里被捕。

旁边的万国教堂(Church of All Nations)里的壁画生动地描述了这个故事,万国教堂是一座拜占庭风格的教堂,外表大气稳重又华丽精美。教堂正门外的三座拱门代表了耶稣在喀西马尼园最后一晚的三次沉痛祷告。正面上方的彩色镶嵌画中,耶稣摊开双手,抬头向天父祷告,愿意奉献自己的身体,为世人赎罪。

教堂内玻璃窗上的浅蓝色花纹隔绝了大部分的阳光,使教堂内部光线昏暗,气氛凝重。

教堂顶部由16个起伏的拱形圆顶组成,每个拱顶代表一个捐资建造教堂的国家,圆顶和壁柱上,刻有出资国的国徽。

教堂的祭坛是用杂有红色纹理的石灰石板制成,祭坛前围着一长方形石板,据说那就是耶稣当时趴伏着祷告的石头。根据圣经记载,耶稣在被捕的前夜,和他的门徒们在最后晚餐之后,前往此处祷告。来朝拜的人们会俯身于耶稣被捕之处向神祈祷,为天主的遭遇痛心疾首。

客西马尼园是耶稣基督经常与弟子们祷告与默想之处

拜占庭时期留下来的教堂地板充满了岁月感

穹顶之上,迎接耶稣上天的八位天使

也是从拜占庭时期开始,客西马尼园就是基督徒们朝圣之旅的必到之处,早上十点, 耶路撒冷 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已经深深感受到了烈日的关爱,不过,这无法阻挡前来朝圣的基督徒们络绎不绝的身影。一个来自 埃塞俄比亚 的基督教大家庭就开心的从万国教堂走了出来,将继续去往下一处胜地---圣母 玛利亚 之墓。

圣母 玛利亚 之墓是一座像石窟一样的教堂,最早可追溯到十字军东征时期,虽然圣经里并没有记载圣母具体被埋葬在什么位置,但自从公元2世纪以来,人们一直相信这个位置不会有错。

连穆斯林们也会来这里朝拜,因为在穆罕默德夜行登宵的相关记载中,提到他曾在旅途中看到一束光从 玛利亚 之墓升起。

除了上述这几处神迹,在橄榄山的山腰,还有一个典型的东正教式的洋葱顶教堂,看起来新得不像古迹,这就是抹大拉的玛丽亚教堂,「玛丽亚」这个名字,在圣经里经常出现,耶稣的母亲也是叫玛丽亚,为了区别不同的玛丽亚,会用故乡来区分。来自加利利抹大拉城的玛丽亚,是耶稣的追随者之一,耶稣将她身上的七只污鬼赶出,她就一直跟随主,耶稣被钉十字架时,她没有像门徒一样四散,而是一直远远的观看审判及行刑,似是不忍心看到主受害。直到耶稣被钉十字架後,埋在坟墓中,她每天守候,最终成为了第一位看到耶稣复活升天的人。

从锡安门进入老城的亚美尼亚区
时间切换到1948年5月13日, 英国 军队撤出 耶路撒冷 前,将锡安门的钥匙交给犹太领袖莫迪凯·万家顿(Mordechai Weingarten)。次日,犹太国家议会宣布成立 以色列 共和 国,周边的阿拉伯国家强烈抵制,随即, 以色列 独立战争爆发,在锡安门为争夺犹太区控制权的战斗中, 以色列 失败,锡安门和 耶路撒冷 旧城被 约旦 控制,从此,锡安门关闭了整整19年,直到1967年6月5日“六日战争”爆发, 以色列 才占据了整个 耶路撒冷 ,锡安大门打开了,犹太人才可以自由出入锡安门,可以到哭墙下流泪祈祷,欢呼。

东门被 苏莱曼 大帝给堵上了,那从橄榄山进入老城最近的就是锡安门了,大约1.5km的路,一路上也不会寂寞,会经过第一圣殿和第二圣殿的遗址群,在犹太人眼中,这里的每一块砖都如同金砖般珍贵。
耶路撒冷 圣殿是古代 以色列 人最高的祭祀场所,精美绝伦金碧辉煌,令人叹为观止,存放着约柜、诺亚方舟、摩西神杖等物,是所有犹太人的精神家园。

历史上的 耶路撒冷 曾先后出现两座圣殿,都已被战争毁灭。第一次被毁在公元前586年,大卫王建立的第一圣殿被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所毁;被毁前的 耶路撒冷 圣殿内的至圣所藏有约柜,是犹太教最神圣的所在,只有大祭司一人才有资格一年一次进入至圣所。
公元前539年,波斯帝国推翻了新巴比伦王国。波斯王居鲁士大帝颁旨,让犹太人在公元前537年回 耶路撒冷 重建圣殿。由于重建过程并不顺利,第二座圣殿于公元前515年完工。在公元前37年,圣殿由大希律王得到扩建。直至公元70年,犹太人反抗 罗马 帝国暴政,结果提多将军率军围攻 耶路撒冷 ,圣殿被焚毁,仅留下西边一道围墙,这就是 大名 鼎鼎的【哭墙】。
公元637年,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帝国兴起,占领 以色列 后,在圣殿遗址上兴建了阿克萨清真寺,就是眼前这个在圣殿遗址上悄悄露出的灰顶。

在 以色列 的一家博物馆看到了第一圣殿复原图

过了圣殿遗址,就离锡安门不远了, 从1540年 苏莱曼 大帝(Sultan Suleiman)修建锡安门算起,570多年过去了,这些饱满创伤的石头汇集了太多的叹息。
我喜欢这些方 方正 正的大石头块,转过身来,我双手抚摸着黄白色的高墙,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它的坚硬与伤痕,战争的感觉一下子袭击了我的心。

那些伤痕太不规则,大大小小,密密麻麻,是弹痕,子弹的痕迹。 以色列 独立战争,六日战争......每一个弹孔似乎都有一条生命在背后呐喊,那是犹太人对圣地的无限渴望。
大学的时候曾经看过《申命记》,上面写着作者每逢经过锡安门, 那铁铸的门牌上的经文总是深深的触动他。经文写着:“ 以色列 啊,你要听。耶和华是我们独一的主。 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神。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话都要记在心上, 也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 也要系在手上为记号,戴在额上为经文。 又要写在你房屋的门框上,以及你的城门上。”
那天,我没有看到写在城门上的这段圣经旧约。但我看到了另外一个牌子,上面写着:这是在 以色列 独立战争中建立的锡安山会堂。“ 以色列 独立战争”,“锡安山”,这两个词突然很有魅力。

“交缠的圣地”这话是余秋雨先生的书《千年一叹》里面写 耶路撒冷 的标题,这里看来用得十分贴切。千百年来,这三大宗教就在 耶路撒冷 争夺着各自的统治权,可是谁也说服不了谁,谁也战胜不了谁,于是他们也就在 耶路撒冷 的老城里各自为阵,形成了现在的四个区。

从锡安门进入后按照逆时针顺序为: 亚美尼亚 区、犹太区、穆斯林区和基督教区。所以,走在老城里,你可以看到不同教派的人们穿梭往来,各自为阵又融入其中;穿着自己教派的服装,按照自己教派的生活方式活着,大家相安无事。。。

其他三个区的来历都比较容易理解,这个“ 亚美尼亚 区”要在老城里显得有点奇怪。了解后才知道,在公元301年 亚美尼亚 就将基督教定为国教,从那时候起就有 亚美尼亚 人来 耶路撒冷 朝圣,所以在老城的 亚美尼亚 区里,他们已经在那里生活了2000多年了。

亚美尼亚 区最值得一游的地方就是CAThedral of St. James(Jacques) 圣雅格主教座堂。这座教堂临街只有一个小小的门洞,非常低调,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任命为 耶路撒冷 的第一任主教圣雅各长眠于此,但与 耶路撒冷 其他庄严肃穆的教堂不同的是,圣雅各教堂的内部十分华丽,穹顶下是一幅壮观的景象。除了有镀上金的祭坛,无数的吊灯伴随着陶瓷蛋从穹顶上垂下,绘画、木雕还有青铜雕刻等填充着教堂的各个角落,脚下是被印有精致图案覆盖的 大理 石地板,但遗憾的是,内部禁止拍照。

犹太区
亚美尼亚 区不大,当然也不算我们游览的重点,穿过 亚美尼亚 区往东走就来到了犹太区,戴着礼帽、扎着小辫的孩子们兴奋的从我们面前跑过。

最为明显的标志,就是眼前的这条古 罗马 大道,犹太区的古 罗马 大道是六世纪拜占庭时期建造的,经过一千四百年的岁月,这条曾经恢弘的大道已经沉降到城市的下面了。
罗马 大道曾经是 罗马 统治时期 耶路撒冷 的中轴路,1970年被首次发现,经考古发掘证实这条大道可追溯到公元6世纪。当时的 罗马 大道宽12米,两侧有廊柱,廊柱后面有店铺。如果算上店铺的话,大道的宽度就是22米,和今天的四车道高速公路是一样的。

遗址所在之处还有壁画描述,这条宽阔的大道是当时 耶路撒冷 城里的主要公路,不仅仅是朝圣香客的必经之路,也是城中居民每天生活集市。大道的两侧还有很多 富裕 人家的宅邸以及各式宗教建筑,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廊柱下的商户。

为了不破坏古城的现有建筑,这条 罗马 大道只发掘了200多米

在大道尽头挂着一幅被放大了一千多倍的 马赛 克拼成的 耶路撒冷 地图,这块地图因在 约旦 的马达巴地区被发现而得名为马达巴地图 (Madaba Map)。
虽然 耶路撒冷 只是其中小小的一块,但经放大后却能看到拜占庭时期 耶路撒冷 的清晰模样,这也是老城中的很多历史遗迹发掘的依据之一,其中中间那条长长的 通道 便是这条 罗马 大道。

一位犹太志愿者导游正在为大家详细讲解这幅地图。

但来自世界各地,席地而坐的听众们似乎更多的在被炎热折磨

旁边是卖画的退伍军人,在 以色列 的游览过程中可以看到很多穿军装的年轻人,因为根据 以色列 《兵役法》规定,所有公民,除健康、宗教和生育等原因外,凡年满18—29周岁的男性公民、18—24周岁的女性公民,无特殊情况,都要应征服现役。其中男子的服役期为3年,女子的服役期为2年。服役期满后,除少数特殊需要继续服现役外,其他人员一律转为预备役。目前,全世界对女性实行普遍兵役制的仅 以色列 一家。除了些许特殊照顾,女性在军中同男性享有几乎完全相同的“待遇”。

在犹太区,就能经常看到穿着传统犹太服装的犹太小朋友行走在大街小巷,他们并没有丝毫拘束,眼神里都充满了天真与快乐,如果你想要给他们拍照,他们也会相当配合。

在犹太区,最为重要的一处遗址当然是西墙,不过在进入西墙之前,我们可以先来一次登高远眺,在犹太区的Aish Hatorah World Center研究中心,可以花7 以色列 新谢克尔登上它们的楼顶,俯瞰圆顶清真寺和西墙。

耶路撒冷 老城的建筑都是采用了城外淡黄色的 耶路撒冷 石,阳光掠过金顶、掠过古城、掠过 耶路撒冷 那依山而建层层叠叠红顶黄墙的民居,令我们一次次感叹 耶路撒冷 的壮观美丽,望着眼前这美丽精致、生机勃勃、祥 和平 静的城市画面,你怎么也难以想象,它竟是令世界头疼,麻烦不断之地。

进入到西墙的范围,就能看到最传统的犹太教徒了,他们的服装有着鲜明的特点,通常头戴黑色毡帽,身着黑色长外套,内穿白衬衫;不少岁数大一点的都留着长长的胡须,两边鬓角还拖着小辫子。
现在的气温是34度,我们都穿着短袖T恤衫,可他们还是这样的穿着,据说即使是40多度的高温下,有些犹太教徒依然坚持穿着传统服装出行。

每一个要到西墙的人,都要经过严格的安检。相比老城的逼仄,通过拆毁旧城 摩洛哥 区建立的西墙广场在视觉上显得宽阔许多,西墙是宗教之地,也是全世界游客必到的游览胜地,所以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肃,气氛也是格外的活跃,各种摄影器材都能带进去,拍照也随意。

只要对方同意,甚至还可以和传统的犹太教信众合影,他们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高傲冷漠,对着镜头依然会露出笑脸。

西墙广场分为祈祷区和集中区,进入祈祷区之前,每个人都需要净手,再佩戴上准备好的重复利用的小白帽子,就可以去直面西墙了。

三千年前,大卫以 耶路撒冷 为都城,建立了统一的古 以色列 王国。随后,大卫的儿子——所罗门王开创了历史上的鼎盛时代,这个犹太盛世的标志即为耗费七年打造的圣殿(史称第一圣殿)。据说这座为供奉摩西十诫和约柜而建的殿堂宏伟壮丽,曾被誉为“上帝的居所”。
可惜好景不长。公元前586年, 耶路撒冷 被巴比伦人攻占,第一圣殿被付之一炬。之后,圣殿被重建,但很快又被 罗马 人夷为平地,仅存西边的一段护墙。

公元135年, 罗马 皇帝哈德良 平定 第二次犹太人起义,犹太人被迫远走他方,分散于万国之中。拜占庭时代,犹太人被容许每年一次于圣殿被毁周年日到西墙来,为国度复兴哭泣祷告,“哭墙”之名不胫而走。

两千年大流散的血泪史之后,1967年的一场“六日战争”, 以色列 从 约旦 手里夺回 耶路撒冷 ,阔别近两千年的哭墙由此重回犹太人的怀抱。
收复哭墙后, 以色列 政府并没有 大兴 土木重建圣殿,只是拆除了一部分破败街区,为哭墙开拓了一片宽阔的广场。

千百年来,只要获得重归故里的机会,犹太人都会找到这段护墙,在这面象征信仰和苦难的石墙前深情祈祷,哭诉流亡之苦。

歌德说,悲剧产生伟大。西墙积淀了几千年的战火、风雨与折磨,那充满沧桑的一砖一瓦,那层层叠叠的历史残垣,都充塞着悲情的画面和影像,在每个犹太人的心里刻下了最深的伤痕。

数千年来,犹太人被歧视、被驱逐、被镇压、被屠杀,但他们还是高唱着希望之歌,在颠沛流离中坚守自己的信仰,在荒漠丛林里建造家园,用智慧和惊人的毅力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国家。

直到如今,哭墙脚下经常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他们或围着一张张方桌做宗教仪式,或端坐在一条条长凳上念诵经文,或面壁肃立默默祈祷,或长跪在地悲戚啜泣。

你会发现犹太人祷告时要不断摇头。因为他们在祷告不断提神的名字,为免妄称神的名,所以呼一次名,要点一次头。愈点愈多,变成惯例,也就成了恳切祷告的象征。祷告讲经时犹太人蒙上祷告的头巾,代表谦卑受教,额上及臂上缠住经文盒子,表示遵行申命记11章18节的经训:“你们要将我这话存在心内,会在意中,击在手上为记号,戴在额上为经文”。

虔诚的教徒每天都要来此进行三次祷告,祷告的源头出自《圣经·旧约·创世纪》。
第一次,亚伯拉罕清早来到神的面前与神会面;
第二次,以撒天将晚时出来田间默想神的话;
第三次,雅各在夜晚梦中,神通过梦向雅各说话。

而最浓重盛大的祷告在安息日。

安息日是犹太人的周末,《创世纪》和《出 埃及 记》中均有记载。上帝造物结束,第七日停止工作,是为安息,通常从周五下午三点开始到周六日落结束。信奉上帝的犹太人谨遵圣日约定,不生火、不工作、不驾车出行、不随自己的私意……就算是客居的旅客也要停止工作。

虽然山上伫立着穆斯林的清真寺,但是西墙还是上帝留给犹太人的圣所,他们在这里跟神对话,动作整齐划一,身体一屈一屈地,都在低头祷告,不少人退出来的时候眼眶里还噙着泪水。

犹太人对孩子的教育举世闻名,孩子5岁基本上就能诵读整本《圣经》(旧约)。

穆斯林区
伊斯兰教的传播是跟阿拉伯帝国的崛起联系在一起的,在阿拉伯第二位 阿里 发欧麦尔的时代,阿拉伯人占领了 耶路撒冷 ,此后 耶路撒冷 就一直控制在穆斯林的手里。
从橄榄山放眼眺望 耶路撒冷 ,首先映入眼帘且最为耀眼的一定是那个金光闪闪的圆顶清真寺。
相传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52岁时,在一个夜晚被天使从梦中唤醒,骑上一匹银灰色人头马,追随天使从 麦加 来到 耶路撒冷 ,脚登一块岩石,升上“七重天”。在接受“天启”后,于黎明返回 麦加 。这之后, 耶路撒冷 被伊斯兰长期控制,为纪念穆罕默德的这次神游,穆斯林们在圣殿山上修了两座清真寺,穆斯林坚信穆罕默德夜行登霄的登霄石就在圆顶清真寺里。
圆顶清真寺的拱顶上用85公斤24K金覆盖,在阳光映照下,金色熠熠闪烁,在那金顶之下,整个建筑用伊斯兰传统的蓝色的精美的 马赛 克镶嵌,金顶点缀其上,犹如大海中的一颗明珠,在 耶路撒冷 圣城之上格外醒目耀眼。

毫无疑问,整个穆斯林区最显赫的建筑肯定就是眼前的这座圆顶清真寺,但非常遗憾,只要你是非穆斯林,就完全不可能踏上圆顶清真寺所在的第二级台阶,所以整个穆斯林区留给我们的,就是狭窄的居住区和热闹非凡的市场。

耶路撒冷 老城 东北 角上的穆斯林聚居区,是 耶路撒冷 四个区里最大的一区,也是商业和艺术气息最浓的一个区。作为游客的我们一路上会遇见很多热情的店主,他们喜欢问,你来自哪里?你不假思索地回答,总能听到他们温和的一句:Welcome!

穆斯林的小店铺排满路两边,挂毯、围巾等阿拉伯风格的家居用品告诉你,这里已经是穆斯林区了。这里聚集了商业街的众多摊位,当地手工制品、纪念品琳琅满目。很多摊主都会用中文跟你说“你好”,而且特别会招揽生意。

熙熙攘攘的人群来往穿梭,和整洁的 亚美尼亚 区和犹太区有着两个世界的区别,但是我真的更喜欢穆斯林区的气氛,彷佛和一千多年前没有多大的区别。

越往里走,街道就越显得凌乱,随处的涂鸦、乱拉的电线,还有乱七八糟的遮阳棚,老城中狭窄的街道,古老的台阶,磨光的石头,都显现出旧城的色彩。

香料店的老板把数十种香料层层铺开,各种颜色搭配起来,非常好看

在穆斯林区逛街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个手形的护身符,这在三个宗教中会有不一样的解释。
在穆斯 林口 中,叫作法蒂玛之手,是西亚以及 北非 地区常见的一种手型护身符,在珠宝和室内挂饰中很多应用。穆斯林认为这一手掌为先知穆罕默德之女法蒂玛的右手,因此得名。法蒂玛之手在历史上对许多社区进行保护,迷信认为它可以防护邪恶之眼;
而在基督教徒口中,这一护身符被称为“圣玛丽之手”,玛丽指耶稣基督之圣母 玛利亚 ;
而犹太人也逐渐开始使用这一标志,称为“米利暗之手”,米利暗指先知摩西之姐。

( 本文作者 : JOJO带你游世界 )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